郭子兴,正在营寨内与孙德崖的士兵厮杀,见徐达率军前来,顿时士气大振,也带领手下士兵冲了出来。内外夹击之下,孙德崖的军队溃不成军,孙德崖本人也被朱元璋生擒。
经此一役,郭子兴对朱元璋和徐达彻底放下戒心,不仅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还任命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徐达为左副元帅麾下的统军元帅,让两人共同统领濠州的起义军。朱元璋也更加信任徐达,凡事都与他商量,两人的君臣默契,就此奠定。
至正十四年春天,朱元璋决定率军离开濠州,向南发展,夺取滁州——滁州地处江淮之间,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是个理想的根据地。徐达对此表示支持,还向朱元璋献上一策:“滁州城高墙厚,元军驻守的兵力也不少,硬攻肯定会损失惨重。咱们可以先派一支小队,装作商人,混入城中,等到夜里,在城内放火,制造混乱,再趁机攻城。”
朱元璋采纳了徐达的建议,派五十名士兵装扮成商人,带着布匹、粮食,混入滁州城。当天夜里,这五十名士兵在城内的粮仓和军营附近放火,城内一时火光冲天。
与此同时,徐达带领五千士兵,趁着夜色,从滁州城西侧的矮墙处攀爬入城——他早就派人勘察过,西侧矮墙年久失修,防守最为薄弱。入城后,徐达带领士兵直奔元军主将的府衙,元军主将正在指挥士兵灭火,猝不及防之下,被徐达生擒。失去主将的元军很快投降,滁州城顺利被攻克。攻占滁州后,朱元璋的队伍规模扩大到三万余人。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又率军攻克和州,任命徐达为和州总管,负责镇守和州。和州地处长江北岸,是通往江南的门户,元军多次派兵来攻,都被徐达击退。有一次,元军派了一万余人,乘坐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想要夺取和州。徐达得知消息后,在长江岸边设下伏兵,还准备了大量的火油和火把。
当元军的战船靠近岸边时,徐达下令将火油泼到战船上,再扔火把点燃。火油遇火即燃,元军的战船瞬间变成火海,士兵们纷纷跳船逃生,却被埋伏在岸边的士兵斩杀。此战,徐达不仅守住了和州,还缴获了元军的战船五十余艘,为后来渡过长江、进军江南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徐达,已成为朱元璋麾下最重要的将领,不仅能领兵打仗,还能治理地方、整顿军纪,是个文武双全的帅才。而朱元璋也在徐达的辅佐下,逐渐成为江淮地区最有实力的起义军首领。
至正十六年春天,朱元璋召集麾下将领议事,提出渡过长江、夺取集庆的计划。集庆是江南重镇,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重要,控制了集庆,就能以江南为根据地,进而争夺天下。但渡过长江并非易事——元军在长江南岸的采石矶驻守了大量兵力,还配备了战船,想要突破防线,难度极大。
徐达挑选了三百名精锐士兵,乘坐十艘战船,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来回游弋,还派人向元军喊话,挑衅元军。元军主将见起义军要从采石矶渡江,立刻调动所有战船和士兵,在采石矶岸边严阵以待,准备迎战。
与此同时,朱元璋率领三万主力士兵,乘坐数百艘小船,从牛渚矶悄悄渡江。由于元军的注意力都被采石矶吸引,朱元璋的主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顺利登陆。登陆后,朱元璋立刻带领士兵,朝着采石矶的元军发起进攻。
徐达在采石矶看到朱元璋的主力已经登陆,当即下令进攻元军的战船。他亲自率领士兵,乘坐战船,直冲元军的船队,用长枪和火把攻击元军战船。元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战船纷纷溃散,士兵们要么被斩杀,要么跳水逃生。采石矶的防线被顺利突破。
攻克采石矶后,朱元璋和徐达率领大军,直奔集庆。集庆的元军主将福寿,得知起义军渡过长江,连忙组织士兵防守,在集庆城外修筑了三道防线,还调动了两万余人驻守。徐达与朱元璋商议后,决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