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3章 面涅将军狄青

第53章 面涅将军狄青(1 / 6)

朔风卷甲映寒川,铜面横枪镇塞烟。

十载行伍登将坛,一身功业付谗言。

昆仑夜雪埋兵甲,归仁残阳照血鞭。

千古唯留面涅在,令人长叹宋江山。

列位,咱们这一章要讲的这位人物,是北宋中期响当当的英雄。那时候的大宋,虽有“仁宗盛治”,国防上却有很大忧患——西北方,西夏李元昊撕毁盟约、称帝建号,年年犯境,宋军屡战屡败;南方边陲,广源州侬智高拥兵反叛,一路烧杀劫掠,十余州府接连沦陷。自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后,长期以来宋朝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文官掌握政、武将受到制约,能征善战的将领就更稀少了,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偏偏还出了一位从行伍最底层爬上来的“异类”,他脸上带着当兵时刺下的墨涅,打仗时戴着狰狞铜面具,平定西北边患、荡平南疆叛乱,却终因功高盖主、遭文官猜忌,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此人,便是《宋史》中专门立传、被后世称作“面涅将军”的狄青。

狄青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老家在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妹艰难度日,靠狄青帮人放牛、打零工勉强糊口。郓州地处黄河下游,常年遭遇水患,景佑元年(1034年)那几年更是灾荒不断——春天黄河决堤,淹没了两岸农田;夏天又遇大旱,地里的庄稼全都枯死了,狄青家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老鼠来了都得哭着走,母亲卧病在床,弟妹瘦得只剩皮包骨,十七岁的狄青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这一年,朝廷在郓州招募乡兵,去抵御西夏的进攻。招兵告示贴在县城门口,上面写着“入伍者免家中徭役,月发粮两石,阵亡者赏钱五十贯”。狄青挤在人群里,盯着“月发粮两石”这几个字,心想,两石粮,够母亲和弟妹吃上好几个月,就算战死也比饿死强!

按北宋军制,凡招募的士兵都要在面部刺字,称作“面涅”。这刺字一是为了区分军籍,二是为了防止逃兵——脸上有字,就算逃回家乡,也会被官府抓回治罪。每个新兵脸上都刺了字,狄青当然也不会例外。

几天后,狄青跟着两百多名新兵,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这一路走了整整四十天,从郓州到渭州(今甘肃平凉),越往西走,地势越崎岖,天气越寒冷,路边时不时能看到被西夏兵劫掠后的村庄——断壁残垣、荒草丛生,偶尔还有无人掩埋的尸体。

到了泾原军驻地,这里的条件比狄青想象中更艰苦。士兵们吃的是掺了沙子的粟米,喝的是浑浊的河水;训练更是严苛——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练骑射,弓箭要拉满一百次才算合格;下午练长枪术,要对着稻草人扎上上千下,直到虎口开裂;晚上还要学列队、听军令,稍有差错就会被校尉鞭打。

狄青拼了命似的刻苦训练,很快他的骑射和作战本领在所有新兵中都屈指可数,狄青的努力和本事,很快被泾原经略使韩琦注意到。韩琦是北宋有名的文官,却很重视武将,他见狄青武艺出众,能吃苦,便把他调到自己的亲兵卫队,让他跟着学习兵法。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昊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守将刘平、石元孙率军迎战,却在三川口遭西夏军伏击,宋军大败,刘平战死、石元孙被俘。消息传到泾原,全军震动,韩琦奉命率军增援延州,需要一名将领带先锋部队探路。狄青主动请战:“末将愿带三百骑兵为先锋,定能探清西夏军的动向,为大军开路!”韩琦答应了,还特意拨给了他三百匹战马和一批锋利的长枪。

出发前,狄青找铁匠打了一副铜面具。面具是按照凶神的样子做的,眼睛是两个黑洞,嘴巴咧开,露出锋利的獠牙,边缘打磨得锃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几天后,狄青率领三百骑兵行至好水川(今宁夏隆德),突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