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9章 英国公李积

第49章 英国公李积(2 / 4)

建议,命他率领五千精兵,夜袭王世充的粮道。李积率军潜行三日,在邙山脚下设伏,一举击溃了王世充的运粮队,缴获粮草数万石。王世充得知粮道被断,果然军心大乱,没过几日便开城投降。战后,李世民对李积说:“此次破洛阳,你的功劳最大——若不是你截断粮道,我们不知还要耗费多少兵力。”

这时,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在虎牢关与唐军对峙。李积向李世民建议:“窦建德大军远道而来,锐气正盛,不宜正面交锋。我们可坚守虎牢关,拖延时日,待他粮草耗尽、锐气衰减,再出兵突袭,必能大胜。”李世民依计而行,坚守二十余日,待窦建德军心涣散时,李积率领精锐骑兵从侧翼突袭,窦建德大军顿时溃败,窦建德本人也被俘虏。

经此两战,唐朝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而李积“多谋善断、用兵稳健”的军事风格,也在此时正式形成。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次作战前,都会详细侦查敌军的兵力、粮草、地形,制定周密的计划;作战中,他从不贪功冒进,总能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术;战后,他又善待俘虏,安抚百姓,因此不仅能赢得战争,更能赢得民心。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唐朝进入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此时的唐朝,仍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东突厥。东突厥是当时漠北最强大的游牧民族,颉利可汗继位后,多次率领骑兵南下入侵,甚至在贞观元年冬天,趁唐朝国力未稳,率军逼近长安,唐太宗被迫在渭水桥上与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才暂时化解了危机。

贞观三年(629年),唐朝国力已逐渐恢复,唐太宗决定反击东突厥。他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积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北上征讨东突厥。临行前,唐太宗对二人说:“突厥多次入侵,践踏我边疆,残害我百姓,此次出征,务必一举将其平定,让北方边境永享安宁。”

李积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立刻率军北上,而是先派人深入漠北,侦查东突厥的动向。他得知颉利可汗因内部矛盾,已将主力撤至漠南的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且粮草不足,军心不稳。于是,他向李靖建议:“颉利可汗虽撤至漠南,但仍有精锐骑兵数万,若我们正面进攻,他必逃往漠北,届时再追便难了。不如由您率领精骑夜袭定襄,吸引颉利的注意力,我则率军在白道川设伏,堵住他的退路,这样便能将其全歼。”

李靖采纳了李积的计策,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亲率三千精骑,从马邑出发,夜袭定襄。颉利可汗猝不及防,以为唐军主力已到,仓皇率领残部向北逃窜,直奔白道川。而李积早已率领大军在白道川设下埋伏,待颉利的军队进入包围圈后,李积一声令下,唐军从四面杀出,东突厥军队顿时大乱。

颉利可汗见势不妙,想率领亲信突围,却被李积亲自率军拦住。李积在阵前对颉利说:“大唐天子仁厚,若你束手就擒,可保你性命;若你顽抗到底,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颉利见大势已去,只得下马投降。此役,唐军共俘虏东突厥部众十余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头,东突厥汗国从此灭亡。

战后,李靖与李积率军返回长安,唐太宗亲自到城外迎接,对二人说:“昔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花费数十年时间,才勉强将匈奴击退;如今你们二人仅用数月时间,便平定了东突厥,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随后,唐太宗封李积为英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而李积在平定东突厥后,并未居功自傲。他将缴获的牛羊全部分给士兵,将俘虏的东突厥部众妥善安置,让他们在漠南定居,从事农业生产。许多东突厥贵族感激李积的善待,纷纷请求归附唐朝,唐朝的北方边境从此迎来了数十年的和平。

贞观年间,李积不仅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在政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古人看我玩原神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