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3章 江左枭雄桓温

第43章 江左枭雄桓温(1 / 8)

江左偏安岁序流,谁携锐旅问中州?

平蜀曾摧三蜀垒,北伐空嗟九塞秋。

剑指长安云黯黯,心窥宸极意悠悠。

功过千秋青简载,一生争议属桓侯。

各位,我们翻开东晋的历史长卷,桓温始终是一个无法被简化的人物。他不是单纯的“忠臣”,也非纯粹的“逆臣”;不是完美的“北伐英雄”,更非彻底的“乱世奸雄”。在门阀与皇权纠缠、胡尘与汉帜交织的东晋一朝,他以军事才能为笔,以政治野心为墨,在江左大地写下了一篇矛盾而厚重的篇章——既能凭万兵扫平巴蜀,为东晋拓土千里;亦能三番挥师北伐,让中原遗民望旌旗而泣;却又始终觊觎司马氏的龙椅,将废立帝王视作掌控朝局的筹码,临终前仍执着于九锡之礼,为登临九五铺垫最后的台阶。

要读懂桓温,必先读懂他所处的时代。东晋建政之初,便带着“先天不足”的基因:公元317年,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的扶持下于建康称帝,皇权自诞生起便被“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格局裹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接踵而至,印证了“兵权在手,方能立足”的铁律;而北方“五胡乱华”的浩劫,让中原沃土沦为胡骑驰突之地,“北伐复土”成为东晋士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却也成了权臣们积累声望、攫取权力的工具。

公元312年,桓温生于琅琊郡(今山东临沂),其父桓彝是东晋开国功臣。桓彝早年追随司马睿南渡,以“有文武才略”着称,历任中书郎、宣城内史,是少数以军功立足的非顶级门阀官员。按常理,桓温当是“将门虎子”,享受优渥的成长环境,可命运却在他十五岁那年,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

公元327年,“苏峻之乱”爆发。历阳内史苏峻因不满朝廷削权,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率叛军一路攻破建康,控制晋成帝司马衍。当时驻守宣城的桓彝,听闻都城沦陷,立即领兵赴援,却因兵力悬殊,被苏峻部将韩晃围困于宣城。城破之际,桓彝宁死不降,被叛军杀害——这一年,桓温刚满十五岁,一夜之间,从“官宦子弟”沦为“孤儿”。

更让桓温刻骨铭心的是,时任泾县县令的江播,本是桓彝的旧部,却在苏峻叛军围城时临阵倒戈,不仅泄露宣城的防御部署,还参与了追杀桓彝的行动。桓温将这笔血仇铭刻在心底,为父守丧期间,他不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而是昼夜苦练剑术。《晋书·桓温传》记载,这一时期的桓温“性俭素,有英气”,丧父之痛与复仇之心,让他过早地褪去了少年意气,多了几分隐忍与果决。

三年守丧期满,江播病逝。江家三子——江彪、江统、江思,以为“人死债消”,桓温即便怀恨,也不会在父亲的丧礼上发难。可他们低估了桓温复仇的决绝。公元330年,十八岁的桓温,身着素色孝服,暗藏匕首,径直闯入江家灵堂。彼时江家三子正跪在灵前哭奠,抬头见桓温怒目而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慌忙起身抄起丧杖反抗。

但三年的苦练绝非徒劳。桓温左手格开江彪的丧杖,右手拔出匕首,直刺其胸口,江彪当场倒地;江统、江思见状欲逃,被桓温追上,匕首接连刺入二人要害。转瞬之间,江家三子尽数毙命于灵堂之上。杀完人后,桓温提着三颗首级,转身前往父亲桓彝的墓前,将首级摆在墓碑前,磕了三个响头:“父亲,孩儿为您报仇了。”

这起“灵堂复仇案”,在当时的江南士大夫群体中引发了巨大震动。有人指责桓温“太过酷烈”,违背了“士大夫守礼”的准则;但更多人则赞其“孝勇过人”,认为江播叛主杀帅,死有余辜,桓温此举是“替父报仇,天经地义”。其中,时任荆州刺史的庾翼(东晋名臣庾亮之弟,当时最有权势的门阀人物之一),对桓温尤为欣赏。庾翼曾对人说:“桓温有雄略,若假以时日,必能为国立功,可比之孙权、司马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古人看我玩原神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