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2章 乱世能臣陶侃

第42章 乱世能臣陶侃(5 / 6)

荆、江二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此时的陶侃,已成为东晋最具威望的大臣,掌控长江中游的兵权,成为支撑东晋政权的“定海神针”。

王敦之乱刚平,东晋又面临新的危机。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因不满朝廷对其兵权的限制,起兵反叛。苏峻骁勇善战,部下多为精锐,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至建康城外。次年,苏峻攻破建康,挟持年仅七岁的晋成帝(晋明帝之子)前往石头城,诛杀朝廷大臣,纵兵劫掠,建康沦为人间地狱。

大臣温峤、庾亮等人逃至寻阳,商议讨平苏峻之事。温峤提出:“如今要平定苏峻叛乱,需推举一位盟主统摄诸军。陶侃将军忠勇兼备,威望素着,唯有他能担当此任!”庾亮此前曾与陶侃有嫌隙,担心陶侃不愿相助,但此时已无他法,只能随温峤一同前往荆州,恳请陶侃出山。

陶侃听闻苏峻反叛、挟持幼帝的消息后,早已怒不可遏,正欲起兵,见温峤、庾亮亲来相请,便慨然应允。咸和三年(公元328年),陶侃被众臣推举为盟主,统领各路讨逆大军,从荆州出发,讨伐苏峻。

行军途中,噩耗传来:陶侃之子陶瞻在之前的战斗中被苏峻军队斩杀。部下皆劝陶侃:“将军丧子之痛深切,不如先返回荆州治丧,待日后再讨苏峻不迟。”陶侃擦干眼泪,对部下说道:“我子为国家捐躯,死得其所!如今幼帝被挟持,朝廷危殆,百姓受难,我岂能因私仇而废国事?苏峻不仅杀我之子,更残害天下百姓,我必诛之,既为子报仇,也为社稷安宁!”

说完,陶侃传令大军加速前进,很快便与温峤、庾亮的军队汇合。苏峻听闻陶侃前来,心中虽有忌惮,却仍率军前来挑战。陶侃亲自前往阵前,指着苏峻斥责道:“苏峻!你受朝廷恩宠,却起兵反叛,挟持幼帝,屠戮百姓,此乃天地所不容之举!今日我奉诏讨逆,必斩你以谢天下!”

苏峻大怒,率军冲锋,陶侃令大军坚守阵地,不许出战。苏峻连续攻打数日,未能突破陶侃的防线,叛军死伤惨重,军心渐乱。陶侃察觉叛军锐气已挫,又通过侦查得知苏峻军队粮草不足,便对众将说道:“苏峻军队虽勇猛,却缺乏粮草支撑,我等只需坚守营寨,待其粮草耗尽,再发动进攻,必能破敌。”

众将听从陶侃的部署,坚守营寨,任凭苏峻如何挑战,始终不出战。数日后,苏峻军队粮草耗尽,士兵饥疲交加,开始出现逃兵。陶侃见时机成熟,下令全军出击。他亲自率军冲锋,士兵们见主将身先士卒,士气大振,奋勇杀敌。苏峻军队无力抵抗,全线溃败,苏峻本人在逃跑途中被陶侃的部将斩杀。

苏峻死后,叛军群龙无首,很快便投降。陶侃率军收复建康,将晋成帝从石头城迎回皇宫。晋成帝虽年幼,却也知晓陶侃的救驾之功,拉着陶侃的手说道:“若无陶将军,朕恐难再见宗庙!将军乃社稷之臣也!”

平定苏峻之乱后,陶侃的威望达到顶峰,朝廷任命他为太尉、都督天下军事,留镇建康。但陶侃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也不愿卷入建康的权力纷争,便上疏朝廷,请求返回荆州镇守。晋明帝感念他的忠诚,应允了他的请求。

返回荆州后,陶侃并未因功自傲,反而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他深知,荆州是东晋的“西大门”,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东晋的安危,因此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荆州的治理中,在陶侃的治理下,荆州的经济迅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从战乱中走出的荆州,逐渐成为东晋最稳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皆在家中供奉他的画像,祈愿他安康长寿。

陶侃晚年虽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却始终保持谦逊之心,多次上疏朝廷请求退休。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陶侃已七十六岁,身体日渐衰弱,遂再次上疏请辞,疏中写道:“臣年逾七旬,精力衰耗,目视昏花,耳听不聪,恐难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如何拯救德意志 古人看我玩原神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