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承认错误!”
陈汤见甘延寿来了,知道瞒不住了,他拔出腰间的佩剑,往地上一插,沉声道:“将军!军队已经集结完毕,粮草也已备好,此时若解散军队,不仅会让西域诸国嘲笑我汉朝出尔反尔,还会让郅支知道我们的计划,以后再想讨伐,就难如登天了!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将军若是怕担责任,便留在都护府,此事由我一人承担,若将来朝廷追责,我陈汤一人领罪,与将军无关!”
甘延寿看着陈汤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营中士气高涨的士兵,心里也犯了嘀咕:他知道陈汤的计划是对的,若真能斩杀郅支,那可是不世之功;可若是失败,“矫诏”之罪确实是灭族之祸。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陈汤又道:“将军,我们身为汉朝的将领,镇守西域,就是为了保护汉朝的子民,维护汉朝的尊严。郅支杀我汉使,辱我汉朝,我们若坐视不管,将来有何颜面面对我大汉国民,有何颜面回长安见陛下?”
这番话,说到了甘延寿的心坎里。他也是将门之后,骨子里也有武将的血性,只是平时被谨慎的性格束缚了。此刻被陈汤一激,他也下定了决心,对陈汤道:“子公,你说得对!我身为西域都护,岂能畏首畏尾?既然事已至此,我便与你一同出征,若能成功,是国家之福;若不成功,我们二人一同领罪!”
陈汤见甘延寿答应了,大喜过望,连忙让人给甘延寿披上铠甲,两人一同登上高坛,下令军队出发。四万大军,分成两路,浩浩荡荡地向郅支城进军。
这一路行军,可真是艰苦啊!西域的戈壁滩,白天烈日炎炎,沙子被晒得滚烫,士兵们走在上面,脚底板都快被烫熟了;到了晚上,又寒风刺骨,气温能降到零下好几度,不少士兵都冻得瑟瑟发抖。而且一路上水源稀少,粮草运输也困难,有时候士兵们只能靠吃干粮、喝积雪。
可陈汤和甘延寿却毫无怨言,他们亲自走在队伍前面,鼓舞士兵们的士气。陈汤还特意下令,严禁士兵劫掠沿途的百姓,若是遇到西域小国的部落,还主动送上礼物,说明汉朝出兵是为了讨伐郅支,与他们无关。这样一来,沿途的西域部落不仅没有阻拦汉军,反而还主动给汉军提供粮草和向导,大大加快了行军速度。
走了将近一个月,汉军终于抵达了康居国境内。陈汤得知,郅支最近又派了不少人去劫掠康居的百姓,康居的部落首领对郅支恨之入骨,便派人去联络这些部落首领,让他们配合汉军作战。这些部落首领一听汉军要来讨伐郅支,纷纷表示愿意帮忙,还把郅支城的防御情况告诉了陈汤:郅支城分为内外两重,外城是土城,内城是木城,城外还有一道护城河,城上驻守了不少匈奴士兵,郅支还招募了不少西域的勇士,组成了一支“外籍兵团”,防守十分坚固。
陈汤听了,心里有了底。他和甘延寿商议,决定先派一支小部队去试探一下郅支城的防御,同时麻痹郅支,让他以为汉军只是小股部队,放松警惕。果然,郅支见汉军只有几百人来攻城,便没放在心上,还亲自登上城头指挥作战。可他没想到,这只是陈汤的诱敌之计。
第二天一早,陈汤和甘延寿下令,四万大军全部出动,将郅支城团团围住。陈汤站在阵前,亲自擂鼓助威,大喊道:“将士们!郅支杀我汉使,辱我汉朝,今日便是我们为汉使报仇,扬我汉威的时候!谁能第一个登上郅支城,赏金封侯!”
士兵们听了,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冲向郅支城。汉军的弓箭手先是对着城头一阵猛射,箭如雨下,城上的匈奴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接着,汉军的盾牌手冲到护城河前,用木板和沙袋填平了护城河,后续的士兵拿着长戟和云梯,开始攻城。
郅支城的匈奴士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城上往下扔滚木礌石,还用火把点燃了汉军的云梯,不少汉军士兵都被砸伤、烧伤。可汉军士兵却毫无惧色,前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