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魏忠贤(2 / 3)

断,肋骨断了三根,但他始终没承认自己有罪。有一天,狱卒送来一碗“参汤”,杨涟看着汤里漂浮的黑色粉末,突然笑了:“魏忠贤这是急着要我死啊!”他接过汤,一饮而尽,当天晚上就气绝身亡,死的时候,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像是在盯着紫禁城的方向——那里有昏庸的皇帝,有祸乱宫闱的客氏,还有他没能扳倒的权宦。

杨涟死后,魏忠贤又把矛头指向了其他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五人,因为曾经支持杨涟,也被抓进诏狱,史称“东林六君子”。左光斗是个出了名的清官,百姓都叫他“左青天”。可到了诏狱里,他被打得血肉模糊,连亲人来探监时,都认不出他来。左光斗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对亲人说:“我死了没关系,你们一定要把魏忠贤的罪行写下来,让世人知道!”最后,他和魏大中等人一起,被阉党用绳子勒死在诏狱里,尸体扔在墙角,直到发臭了才被拖出去。

“东林六君子”的死,让整个朝堂都噤若寒蝉。以前还敢说几句公道话的官员,现在见了魏忠贤的党羽,都低着头绕着走。有个叫周顺昌的官员,在老家苏州为杨涟哭丧,结果被缇骑抓了起来。苏州的百姓听说后,上万个人堵在大街上,要和缇骑理论,缇骑们嚣张地说:“这是魏公公的命令,你们想造反吗?”百姓们怒了,拿起石头棍子打缇骑,当场打死了两个。可最终,周顺昌还是被抓走,死在了诏狱里,带头闹事的百姓也被砍了头——这就是历史上的“苏州民变”,也是明末百姓对阉党暴政的第一次反抗。

“东林六君子”死后,魏忠贤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开始疯狂地建造生祠(为活人建的祠堂)。第一个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桢,他在杭州西湖边选了块风水宝地,建了一座规模堪比寺庙的生祠,里面供奉着魏忠贤的雕像,雕像穿着龙袍,手里拿着玉圭——这可是皇帝才能用的东西。潘汝桢还规定,百姓路过生祠时,必须下马跪拜,否则就以“大不敬”论处。

有了潘汝桢带头,其他官员也跟着效仿。苏州建了“普惠祠”,松江建了“德馨祠”,就连偏远的陕西、四川,也都建起了魏忠贤的生祠。有的官员为了建生祠,甚至拆了百姓的房子、占了寺庙的土地。河南巡抚郭宗光,把生祠建在了孔庙旁边,还说“魏公公的功德,比孔子还大”。更荒唐的是,有个叫陆万龄的监生,竟然提议把魏忠贤的生祠建在国子监里,和孔子、孟子的牌位放在一起,理由是“魏公公除东林党,就像孔子杀少正卯一样,都是为了正道”。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不满足于“九千岁”的称呼了。他的党羽们私下里称他为“九千九百岁”,离皇帝的“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他还把自己的侄子魏良卿封为宁国公,侄孙魏鹏翼封为安平伯,就连才几岁的小孩,都能当官——只要姓魏,或者能讨好魏忠贤。朝堂上,到处都是阉党的人,他们互相勾结,贪污受贿,把大明的国库掏空了一半。辽东的军队因为拿不到军饷,有的士兵甚至饿死在战场上,而后金的军队,却在一步步逼近山海关。

客氏也在后宫里作威作福,朝臣们把她和魏忠贤并称“客魏”。她见熹宗的皇后张氏怀孕,就暗中派人下药,让张皇后流产;还把自己身边的宫女送给熹宗,想让宫女生下皇子,好让自己继续掌控后宫。民间开始流传说“皇宫里不是皇帝说了算,是‘九千岁’和他的‘奉圣夫人’说了算”。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朱由校因为长期沉迷木工,加上吃了所谓的“长生药”,突然病逝,年仅二十三岁。由于熹宗没有儿子,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崇祯登基时,只有十七岁,但他比熹宗清醒得多。他知道魏忠贤这个权宦是大明的毒瘤。但崇祯也明白,魏忠贤的势力太大,朝堂上、地方上到处都是他的党羽,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如何拯救德意志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