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字惠班,东汉扶风安陵人,生于公元45年,卒于117年,为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她十四岁嫁与曹世叔,夫亡后守寡治学,拒绝再嫁,潜心钻研经史天文。续写了《汉书》八表。
班昭,是班家唯一的女儿,深受父兄的宠爱,但她并不骄纵自己,从小就聪慧好学尤其在史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十四岁那年,班昭嫁与曹世叔为妻。婚后不久,曹世叔便染病离世,此后,班昭便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治学之中。
在治学之余,班昭还掌握了一手精湛的“缀花罗”纺织技法。她受宫廷织室之邀,指导宫女织锦,创造出一种色彩艳丽、图案繁复的锦缎,因其工艺独特,被波斯商人赞为“班氏锦”,畅销销西域各国。
公元9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将班家推向了深渊。长兄班固因受窦宪案牵连,被冤入狱,不久便在狱中含恨而终。此时,《汉书》的编纂工作已近尾声,却唯独剩下八表与《天文志》未能完成。
兄长去世的消息传来,班昭悲痛万分,但她知道,完成《汉书》,是比悲痛更重要的事情。就在此时,汉和帝下诏,命班昭入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这道诏书一下许多大臣纷纷反对,认为女子参与国史编纂,是“牝鸡司晨”,有违纲常。其中,博士周憺的反对最强烈,他在朝堂上直言:“国史乃千秋大业,岂能由一女子染指?班昭虽为班彪之女,终究是闺阁之辈,恐难当此任!”
面对众人的质疑,班昭当着汉和帝与文武百官的面,驳斥周憺:“史笔所书,乃天下公义,岂有男女之分?昔年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其妹张骊亦曾协助绘制西域地图,为通西域立下汗马功劳。女子未必不如男,若臣能完成《汉书》,便是对汉室文脉的贡献;若臣不能,愿受责罚!”
说完,她取出班固的原稿,指出其中37处错漏。众人见她对史学的理解如此深刻,对天文算数的掌握如此精准,无不惊叹。汉和帝更是赞不绝口,当即下令,任何人不得再阻挠班昭续史。
就这样,班昭走进了东观藏书阁。她接手班固的遗稿,日夜钻研,常常伏案至天明。竹简上的字迹,有父亲的厚重,有兄长的俊朗,每一笔都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她深知,自己不仅是在续写史书,更是在守护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续写《汉书》的过程中,班昭展现出了与男性史官截然不同的视角。男性史官往往更关注帝王将相的功绩、政治军事的纷争,而班昭却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忽略的女性角色。
在记载吕后时,以往的史书多着重于她的狠辣与专权,却对她的为政举措鲜有提及。班昭在查阅大量宫廷档案后,详细增补了吕后“诏减田租,复十五税一”的经济政策,指出这一举措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对汉初的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在史书中写道:“吕后虽有私怨,然其为政,亦有惠民之举,史笔当客观记之,不可因私废公。”
此外,班昭还深挖了霍光妻毒杀许皇后的宫廷阴谋。这件事在以往的记载中语焉不详,班昭通过走访老宫娥,查阅宫廷密档,还原了事件的真相:霍光妻为让女儿成为皇后,暗中买通御医,在许皇后产后用药时暗下毒药,导致许皇后身亡。班昭将这一细节详细记录在《汉书·霍光传》中,揭露了宫廷斗争的残酷。
后世学者评价:“《汉书》之成,班昭之功不可没。若无其细腻笔触,许多史事或将永远湮没无闻。”
班昭续写《汉书》的功绩,不仅赢得了朝堂的认可,更得到了汉和帝的赏识。汉和帝下令让她入宫,教授邓皇后及诸位嫔妃经史子集与天文算数。
班昭因材施教,根据嫔妃们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为了让教学更生动有趣,她还创造了“簪花小楷”书法。这种书法字体娟秀清丽,如同簪花般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