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钗头凤(5 / 5)

,随后,巨大的悲痛席卷了他——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再也无法弥补对唐琬的亏欠了。

中年的陆游,仕途起伏不定,曾因主张抗金而被贬,也曾因朝廷启用主战派而被召回。可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官居何职,他对唐琬的思念,从未消减。他在写诗时,不自觉地提及沈园,提及唐琬,比如在《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中,他写道:“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借“姑恶”鸟的叫声,抒发对母亲拆散他与唐琬的怨恨,以及对唐琬的思念。

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因调任夔州通判,途经山阴,特意抽空重游沈园。此时的沈园,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曾经的凉亭已有些破败,海棠树也长得更加粗壮,那面题有《钗头凤》的粉墙,字迹已有些模糊,却依旧能辨认出“错、错、错”与“难、难、难”的字样。陆游站在粉墙前,看着墙上的词,想起唐琬,泪水忍不住落下。他在园中游荡了许久,直到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离开前,他写下了《沈园二首》,这是他第一次为唐琬写下悼亡诗: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诗中的“惊鸿照影”,是他对唐琬的思念;“柳老不吹绵”,是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唐琬已逝的悲痛;“犹吊遗踪一泫然”,则是他对唐琬的无尽悼念——即便自己也将化为尘土,却依旧会来沈园,寻找她的遗踪。

淳熙十六年(1189年),陆游因反对韩侂胄的北伐计划,被罢官归乡,回到了山阴。此时的他,已六十四岁,鬓发斑白,身体也大不如前,可他对唐琬的思念,却愈发深沉。

每次重游沈园,陆游都会写下诗词,悼念唐琬。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六十七岁,重游沈园,写下《癸未春日闲居》,其中有“沈园遗迹欠幽寻,梅花作伴独登临”之句,表达了对沈园的牵挂与对唐琬的思念;庆元二年(1196年),陆游七十一岁,再次重游沈园,写下《沈园》诗:“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诗中的“坏壁醉题尘漠漠”,指的便是当年题《钗头凤》的粉墙,“断云幽梦事茫茫”,则是他对与唐琬往事的追忆,以及对唐琬的思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游的身体越来越差,可他对沈园的执念,却从未改变。嘉泰三年(1203年),陆游七十九岁,已近八十高龄,依旧拄着拐杖,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已部分归私人所有,园内的许多景物都已改变,可陆游依旧能找到当年与唐琬相遇的地方,找到那面题词的粉墙。他写下《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中的“美人终作土”,是他对唐琬已逝的无奈接受,“不堪幽梦太匆匆”,则是他对与唐琬那段短暂爱情的惋惜。

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八十五岁,已到弥留之际。他躺在病床上,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可每当清醒时,他便会念叨着“沈园”“蕙仙”。家人知道他的心思,便想抬他去沈园,可他的身体早已无法承受长途奔波,只能作罢。

嘉定三年(1210年),陆游在山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将自己的骨灰葬在山阴的西山上,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沈园的方向。他想在死后,依旧能望着沈园,望着那个承载了他一生思念与遗憾的地方,望着那个他爱了一辈子的女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如何拯救德意志 古人看我玩原神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