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日,沿途百姓自发设祭,队伍绵延数十里。
包拯死后,仁宗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孝”者,念其侍奉双亲;“肃”者,赞其执法严明。在合肥的包公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铭,由枢密(shui)副使欧阳修撰写,其中写道:“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这便是包拯,一个生于寒微却志在天下的书生,一个孝顺父母却不徇(xun)私情的儿子,一个弹劾权贵却心系百姓的御史,一个铁面无私却心怀仁爱的法官。他的黑面,并非天生异相,而是刚正不阿的象征;他的月牙,不是天上星辰,而是照破黑暗的明镜。他“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提醒着后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良知,什么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