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列子(1 / 3)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后人尊称“列子”“列御寇先生”,是战国初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庄子并称为“道家三祖”。后世学者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其生活年代大致在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之间,主要活动于郑国(今河南郑州、开封一带),与郑国国君郑繻公、执政大臣子产、子阳等处于同一时代。

列子一生好学,曾先后师从多位道家先贤,汲取各家思想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据《列子·黄帝》记载,列子最早师从关尹子,关尹子是老子的弟子,主张“贵清”“贵虚”,其思想对列子影响深远。关尹子曾教导列子:“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虚受实,必穷其节。”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无”来应对“有”,必须探究其内在规律;用“虚”来接纳“实”,必须穷尽其本质特征。列子牢记师父的教诲,始终以“虚静”之心观察世界,这成为他日后思想的核心。

后来,列子又拜壶丘子林为师。壶丘子林是当时着名的道家学者,善于通过具体事例启发弟子领悟“道”的真谛。《列子·黄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子向壶丘子林请教“道”的奥秘,壶丘子林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列子观察自己的影子。壶丘子林说:“你看你的影子,随着你身体的移动而移动,随着你身体的静止而静止。这就是‘道’的体现,万物皆随‘道’而动,顺‘道’则昌,逆‘道’则亡。”列子恍然大悟。

《列子·说符》中记载了“列子学射”的着名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列子对“道”的追求过程。

原文记载:“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这段话是说: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就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心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这还不够。”列子回去后继续练习,过了三年,又来向关尹子汇报。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心吗?”列子说:“知道了,是因为我调整好了呼吸,稳定了心态,让身体与弓箭达到了完美的协调。”关尹子说:“很好,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忘记。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也都是如此。所以圣人不关注事物的存亡结果,而是关注导致存亡的根本原因。”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列子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更揭示了道家“探究本质”的思维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了列子“御风而行”的传说,这一传说虽带有浪漫色彩,却生动地展现了列子的修行境界。原文写道:“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列子能够驾驭风力前行,姿态轻盈美妙,十五天后才返回。

列子在郑国居住期间,曾多次与郑国国君郑繻公、执政大臣子阳等人交流治国之道,其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郑国的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列子·仲尼》中记载了列子与郑繻公的一段对话:

郑繻公问列子:“先生认为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列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就像驾驭马车一样,不需要刻意用力,把握好方向即可。君主应该减少政令,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顺其自然地生活,这样国家自然就会安定。”

郑繻公又问:“那么君主应该如何修养自身呢?”列子说:“君主应该保持虚静之心,不被个人好恶所左右,不贪图名利,不滥用权力。只有君主自身修养达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