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屈原(3 / 4)

清白,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领大军攻打楚国,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白起下令焚烧了楚国的宗庙和宫殿,挖掘楚国王族的陵墓。消息传到沅湘流域时,屈原正在湘江边垂钓。得知郢都陷落的那一刻,他瘫坐在地上,泪流满面。

郢都的陷落,意味着楚国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也彻底破灭了屈原最后的希望。他在《哀郢》中写道:“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意思是,上天的天命不专一,为何让百姓遭受如此巨大的灾难?百姓流离失所,在仲春时节被迫向东迁徙。这首诗字字泣血,充满了对家国沦丧的悲痛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此后的日子里,屈原的精神状态日益消沉。他常常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地,望着郢都的方向,长歌当哭。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形容越来越枯槁,但心中的爱国之情却丝毫没有减退。他在诗中写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鸟儿飞累了总会返回故乡,狐狸死的时候,头也会朝着自己的洞穴。我没有罪过却被流放,无论日夜,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楚国。

郢都被攻陷的这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汨罗江畔徘徊了整整一天。江风卷着浪花,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阵阵呜咽。他披散着头发,身着早已破旧的衣袍,手中拿着一瓶酒,一边走一边吟哦。沿途的百姓认出了他,纷纷拿出食物和水给他,但他摇头拒绝。

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辅佐楚怀王的荣光,想起了流放途中的艰辛,想起了郢都的熊熊烈火,想起了流离失所的百姓。所有的回忆,最终都化作了无尽的绝望。他知道,楚国已经无力回天,而自己的理想,也彻底化为了泡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屈原写下了《怀沙》,这是他的绝笔之作。诗中写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意思是,我知道死亡是无法避免的,愿意为理想献出生命。我要明确地告诉君子们,我将以古代的忠臣为榜样,坚守自己的节操。

写完这首诗后,屈原抱起一块沉重的青石,缓缓走向江水深处。江风掀起他的衣袍,如同一只折翼的凤凰,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沉入了滔滔江水中。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忠诚的臣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享年62岁。

屈原投江后,当地的百姓悲痛万分。他们纷纷驾着小船,在汨罗江中寻找屈原的遗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百姓们便将糯米包裹在粽叶中,投入江中。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吃粽子”。

还有一个传说,说百姓们在江中寻找屈原时,为了驱散江中的蛟龙,纷纷在船上敲鼓呐喊,并用船桨拍打水面,这便是“龙舟竞渡”的由来。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意思是,五月五日举行龙舟竞渡,是因为这一天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人们为了哀悼他的死亡,便划船来拯救他。这一记载,印证了端午节习俗与屈原的关联。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开创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的李白、杜甫、苏轼等无数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意思是,屈原的诗词歌赋如同日月般永恒,而楚王的宫殿楼台却早已化为尘土,这正是对屈原文学成就的高度赞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哥白尼、拉伯雷、何塞·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