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7章 爱石第一人米芾

第7章 爱石第一人米芾(2 / 3)

作理念,正与奇石的自然天成异曲同工。

他的书法更是深得奇石神韵。米芾的书法初学唐人,后上溯魏晋,最终自成一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笔法\"八面出锋\",线条跌宕起伏,如奇石之筋骨嶙峋;结体欹侧多变,似危石之险中求稳;章法疏密有致,若山水之虚实相生。明代董其昌评价道:\"米元章书,笔锋郁勃,如快剑斩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这种雄强骏迈的书风,恰是他从奇石中领悟到的自然之力。

更奇的是米芾的\"米点山水\"。他独创以水墨点染表现烟雨迷蒙的江南景色,每一个墨点都蕴含着浓淡干湿的变化,仿佛无数奇石的缩影,堆叠成峰峦丘壑。这种画法打破了唐人青绿山水的工细程式,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境界。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说:\"米氏云山,至米海岳、高克恭始畅其旨,遂与北宗董、巨分道扬镳。\"米芾将赏石的审美融入绘画,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米芾与奇石的缘分,还催生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论石专着——《砚史》。这部书虽以论砚为主,实则贯穿了他的赏石理念。他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砚石的产地、质地、形制,尤其强调\"发墨而不损毫\"的实用价值与\"温润如玉\"的审美特质,这种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观点,正是他从赏石中提炼出的艺术哲学。

米芾的怪癖远不止拜石与洁癖。他性好洁成癖,家中陈设一尘不染,连侍妾、仆役都必须每日沐浴更衣。有一次,友人向他借古砚观赏,归还时友人不小心在砚台上呵了一口气试墨,米芾见状大惊失色,立刻命人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认为砚台恢复洁净才作罢。更有甚者,他收藏的书画珍品从不轻易示人,若有人想借阅,他必亲自监督,唯恐沾染尘埃。

这种近乎病态的洁癖,实则是他对精神纯净的追求。在那个党争激烈、官场污浊的时代,米芾以洁癖为铠甲,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正如他在《海岳名言》中所言:\"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他厌恶一切粗鄙、做作的东西,无论是书法中的俗笔,还是官场中的陋习,都力求涤除。

而\"米癫\"之名,更是他对抗世俗的一种策略。当时王安石变法引发朝野震动,新旧党争此起彼伏,多少名臣宿儒卷入政治漩涡而身败名裂。米芾深知自己耿直狷介的性格不适合官场倾轧,于是索性以\"癫\"自晦,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不谙世事的艺术狂人。他在任上常常\"戴高帽,衣博带,遍历郡治\",行为放诞不羁,让政敌抓不到把柄,也让皇帝觉得他\"癫而无害\",从而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全了自己。

但这位\"米癫\"并非真的疯癫。他在涟水任上,虽痴迷奇石,却也颇有政绩。他疏浚河道,治理水患,减轻赋税,赈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据《涟水县志》记载,米芾离任时,百姓\"夹道焚香送之\",可见他并非只知玩石的糊涂官,而是将对美的追求与对民生的关怀结合在了一起。

米芾爱石成痴,为了奇石甚至不惜与友人\"斗智斗勇\"。最着名的当属他与苏轼之间的\"砚山之争\"。砚山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砚台,既有实用价值,又是观赏奇石。米芾曾得一砚山,名为\"宝晋庵研山\",此石上有三十六峰,各有其名,中峰名\"玉笋\",下有\"下洞三折\",可贮水,峰峦之间还有\"龙池\"、\"月岩\"等景致,堪称奇石中的极品。

苏轼也是爱石之人,曾作《雪浪石》诗咏叹奇石之美。当他看到米芾的砚山时,顿时惊为天物,爱不释手。米芾看出苏轼的喜爱,便提出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交换。苏轼欣然应允,以一幅《归去来兮辞》书法换得砚山。但米芾事后反悔,觉得用书法换奇石吃了亏,竟追到苏轼家中,百般纠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农民将军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古人看我玩原神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