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对着树干比划招式。
有一回,曲沃城里的几个贵族子弟来挑衅。为首的是大夫郤芮的侄子郤虎,此人仗着叔叔有权有势,平日里横行霸道。他见先轸天天躲在祖祠里读兵书,便带着人闯进来,一脚踢翻了先轸的书箱:“先轸!你个没落的破落户,读这些死人书有什么用?还想当将军不成吗?”
先轸当时正读到《太公兵法》里“兵者,诡道也”一句,被郤虎打断,也不生气,只是捡起兵书,拍了拍灰尘:“郤虎,兵法之道,非你所知。若有一日国难当头,你这等只会逞凶的莽夫,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好你个小崽子,还敢顶嘴!”郤虎大怒,挥拳就朝先轸打来。可他没料到,先轸不只读兵书,也练拳脚——他侧身一躲,顺势抓住郤虎的手腕,轻轻一拧,郤虎便痛得哇哇大叫。旁边的子弟们想上来帮忙,先轸正色说道:“你们若想动手,先问问我这杆木戈。不过我劝你们,与其在这里无事生非,不如多学点有用的本事,晋国若要强大,靠的可不是仗势欺人。”
子弟们被先轸的气势镇住,扶着郤虎灰溜溜地走了。这事很快传到了曲沃大夫狐突的耳朵里——狐突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外祖父,当时重耳正在曲沃招揽人才,狐突便把先轸的事告诉了重耳。
重耳一听,来了兴趣。这重耳可不是寻常公子——他是晋献公的次子,为人宽厚,素有贤名,当时正暗中招揽贤才,为日后做准备。第二天,重耳便带着赵衰、狐偃(狐突之子)、贾佗、魏犨四人,专程去祖祠拜访先轸。
先轸见重耳一行人进来,不卑不亢,只是拱手行礼:“在下先轸,见过公子。”
重耳笑着走上前:“久闻先生精通兵法,今日特来请教——若两国交兵,敌强我弱,当如何应对呢?”
先轸闻言,眼睛一亮,指着院子里的几棵树:“公子请看,这几棵树,左边的高,右边的矮。若矮树是我军,高树是敌军,高低立判。可若是把矮树移栽到山岗上,高树种在洼地,如此一来,矮树虽矮,却占了地势;高树虽高,却被地形所困。这便是‘以地形补实力,以诡道破强敌’。”
赵衰在一旁点头:“先生此言,正是兵书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
狐偃也道:“若我军能如先生所言,善用地形、巧用诡道,何愁敌强我弱?”
重耳越听越高兴,当即说道:“先生之才,远超寡人预期。寡人欲招揽先生为门客,与赵衰、狐偃等人共辅晋国,不知先生愿否?”
先轸望着重耳,又看了看身边的几位贤士,躬身一拜:“轸虽不才,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从此,先轸便成了重耳“五贤士”之一(另四位是赵衰、狐偃、贾佗、魏犨),跟着重耳学习、谋划,这也为他日后辅佐重耳成就霸业,埋下了伏笔。
可好日子没过几年,晋国就出了大事——公元前656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接着,骊姬又诬陷重耳和夷吾(重耳的弟弟)谋反,晋献公大怒,派人追杀二人。
重耳得知消息,连夜带着先轸、赵衰等人逃出曲沃,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之路。这十九年里,重耳一行人去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吃尽了苦头,可先轸始终不离不弃,还多次在关键时刻为重耳出谋划策。
在重耳流亡齐国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故事,当时齐桓公善待重耳,不仅给了他封地,还把宗室之女齐姜嫁给了他。重耳在齐国过得舒心,渐渐忘了复国的志向,打算就此终老齐国。狐偃见了,急得睡不着觉,便找先轸商议:“重耳公子沉溺温柔乡,若再不走,怕是要误了大事啊!”
先轸也着急,可他知道重耳重情义,直接劝肯定没用。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不如咱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