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的打更声还在耳边,清悦没睡。她坐在西暖阁的桌前,面前摊着三本册子:宫门出入记录、巡更签到簿、各宫炭例银账。安蓉端来一碗热粥,她摆了摆手,连看都没看。
天刚亮,她就带着安蓉去了乾清宫。
康熙正在批折子,胤禛站在一旁候着。清悦进来行了礼,把手里的一叠纸放在御案上。
“皇上,乱已经止了,但根还没除。”她说,“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论功,是立规。”
康熙抬头看了她一眼,没说话,示意她继续说。
“第一,重编宫人档案,所有进出内廷的太监宫女,必须重新登记,按手印留底。第二,设立轮值监察制,每日由不同的人巡查重点区域,防止串通代班。第三,每月由协理主子亲自抽查安防布防图,确保每一处岗哨都实名在位。”
康熙听完,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他看向胤禛:“你怎么看?”
胤禛上前一步,“额娘说得对。制度不立,人心就容易松动。儿臣愿意协助督办。”
康熙点了点头,“准了。从今日起,这三件事由乌雅氏牵头,胤禛配合,十日内拿出章程。”
清悦应了一声,退到一旁。
散了乾清宫,胤禛追上她,“额娘,这些事急不得。你现在管六宫调度,又抓安防,再推新规,别人会说你揽权。”
清悦脚步没停,“我说过,我不是为了权。我是为了让你将来走得稳。你现在不学会靠制度管人,以后出了事,靠什么挡?”
胤禛沉默了一会儿,“可我不想你一个人顶在前面。”
“我不顶,谁顶?”清悦停下来看着他,“你是阿哥,身份摆在那儿,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我不同,我是主位,又是先帝旧人,有些话我能说,你能做,但不能由你先提。”
胤禛咬了咬牙,“那至少让我跟你一起查。”
清悦摇头,“你现在要做的,是让人觉得你只关心军务,不插手内廷。越低调,越安全。”
她顿了顿,“回去吧,今天还有《资治通鉴》要讲,别误了时辰。”
胤禛没动,“额娘,你昨晚一夜没睡?”
“睡不睡不重要。”她说,“重要的是今天能不能把事做实。”
说完,她转身走了。
回到永和宫,清悦直接进了后院库房。她从角落里搬出一只旧木匣,打开后取出一卷泛黄的纸。
这是先帝年间一次宫变的手抄案卷。当年一个杂役太监被人收买,在御膳房投毒,差点害了三位皇子。事后查出来,是因为没人敢查炭例出入,也没人管巡更代签的事。
她拿着这卷纸去了东暖阁。
没过多久,胤禛来了。
清悦把案卷递给他,“你看看这个。”
胤禛接过,一页页翻着。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这件事当时压下去了,没人追究。”清悦说,“就是因为没人敢查,没人肯管,才让小事变成大祸。”
胤禛抬起头,“所以你现在做这些,是为了防下一个‘小事’?”
“是。”她说,“荣耀不是金殿有多高,也不是赏赐有多厚。是宫里每一个角落都清清楚楚,是没人敢动歪心思,是百姓知道天家能守住规矩。”
胤禛低头看着手里的纸,声音低了些,“可你要承担太多。”
“我承担得起。”清悦说,“你是皇子,将来要担天下。你要信这个宫里有人为你守夜,才能安心去做你的事。”
胤禛站起身,在屋里走了几步。最后停在窗边。
“那我也不能光看着。”他说,“我要跟你一起守。”
清悦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康熙召见他们两人。
三人进了乾清宫东暖阁,侍从上了茶就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