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中,更容易拌匀。
6. 成品特点:
- 芝麻花生糖呈浅琥珀色长方块,表面点缀着雪白的芝麻,里面藏着完整的花生仁,断面紧实无空隙。入口先是糖的清甜,接着是花生的酥脆和芝麻的浓香,嚼起来黏牙却不费力,甜度适中,没有涩味。周爷爷拿起一块,慢慢嚼着,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就是这个味!跟我年轻时熬的一模一样,脆得很,黏得也刚刚好,我孙子最爱吃这个了……”
三、香飘满街人排队,祖孙和乐暖寒冬
晚星和谢景渊忙着炒花生、筛芝麻,周爷爷坐在灶边的小凳上,时不时指点两句:“花生要炒到皮能搓掉……糖熬到冷水里能捏碎就行……”铜锅里的糖液慢慢泛起琥珀色,花生和芝麻的香味飘出铺子,引来了不少街坊。
最先来的是李婶,她裹着棉袄,搓着手走进来:“周爷爷,您又熬花生糖了?这香味,我在巷尾就闻到了!”周爷爷笑着点头,晚星递过去一块刚切好的花生糖:“李婶,您尝尝,刚熬好的,还带着点热乎气。”李婶接过糖,咬了一口,连连点头:“脆!香!这芝麻味太正了,比我去年在超市买的好吃多了,给我装一斤,带回家给老伴和孙子吃。”
消息传得快,没一会儿,铺子门口就排起了队。开早餐铺的王哥来了,说要多买两斤,明天早上当零食卖;上班路过的年轻人掏出手机,边拍花生糖边发朋友圈,说“老街的冬天味,全在这颗花生糖里”;连住在巷尾的张叔都拄着拐杖来了,笑着说:“前几天还跟老伴说,想吃周爷爷的花生糖了,没想到今天就闻到香味了,这口甜等得值!”
周爷爷看着热闹的场面,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慢慢站起身,拄着拐杖走到案板边,帮着递糖块。正忙得热闹,巷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是周爷爷的孙子周明,他手里拎着个保温袋,走进来就说:“爷爷,我刚从单位回来,听说您在熬糖,就赶紧过来了。”
周明看到铺子里排队的街坊,又看了看爷爷手里的糖块,笑着说:“爷爷,您熬的糖还是这么香,我小时候总跟在您后面要糖吃,现在同事们都问我哪能买到这么好吃的花生糖。”周爷爷拍了拍他的手:“你要是喜欢,爷爷以后常熬,咱们爷俩一起熬,你帮我炒花生,我帮你看火候。”
周明眼睛亮了:“好啊!爷爷,我明天就请假,跟您学熬糖,以后咱们把铺子重新开起来,让更多人吃到您的手艺。”说着,就拿起木铲,帮着把刚切好的花生糖装进袋子里。
雪渐渐停了,太阳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铜锅上,映出温暖的光。铺子里的人依然没散,花生和芝麻的香味混着大家的笑声,飘满了整条老街。周爷爷看着眼前捧着糖的客人,看着忙着装糖的孙子,又看了看灶上那只发亮的铜锅,心里暖乎乎的——铜锅不再积尘,老手艺有了传人,连曾经担心他的孙子都愿意学熬糖,这冬天的甜味,总算能在老街里一直延续下去。而案上那袋剩下的花生和芝麻,正等着明天被炒香、熬进铜锅里,凝出更酥脆的滋味,温暖老街人的冬日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