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定名为“晚星沙参秋梨枣泥糕”。
三、甜糕换药草,温润漫山乡
孙仲山见糕体合心意,便从药箱里取出三包草药——沙参、茯苓、还有一小包晒干的百合,递给晚星:“姑娘,这些草药能入药也能入食,你下次做点心添进去,既增香又养身。”晚星笑着收下,展开草药包,一股清润的药香扑面而来。她装了七块枣泥糕,用油纸包好,放进桃木盒(王大山送的),递给孙仲山:“孙先生,这点心您带回去,采药时吃,暖身又养身,不够了再来换。”
孙仲山接过木盒,小心翼翼地放进药箱,又从药箱里取出一小瓶药膏:“姑娘,这是我配的护手膏,用草药熬的,你做点心揉面,涂在手上能防干裂。”说罢,便背着药箱,脚步沉稳地离去,长衫飘动,带着糕体的温润香,漫向镇上的药铺。
陈禾帮着把给张掌柜的糕体装进竹编食盒(赵老六送的),又从药篓里取出一小包晒干的川贝:“晚星姑娘,这川贝能清热润肺,下次来我带些,你再做些川贝枇杷糕,先生说冬日吃川贝,能防咳嗽,适合配着枇杷膏做。”晚星接过川贝,点头应下:“好啊,下次用川贝配着枇杷膏,做些更润喉的甜糕,给苏绣娘熬夜时护嗓子。”
苏绣娘提着绣篮赶来时,篮里放着一块新绣的帕子——上面绣着沙参、秋梨与枣泥糕,针脚细密,栩栩如生。她笑着递过帕子:“姑娘,上次的山楂糕太开胃,这帕子给你擦手,做点心时用着方便。”晚星接过帕子,递给他五块枣泥糕:“苏婶,这点心您带回去,绣活儿累了吃,润喉又暖身。”苏绣娘接过糕体,小心翼翼地放进绣篮,又从篮里取出一双绣着桂花的鞋垫:“姑娘,这鞋垫暖和,你冬日做点心站久了,垫在鞋里不硌脚。”
午后的秋阳格外柔和,晚星将孙仲山送的草药整齐地码在杉木柜(王大山送的)里,与之前的食材一一对应。谢景渊则在灶房煮起了沙参秋梨茶,放入两勺蜂蜜,煮得茶汤澄黄,盛在粗瓷碗里,温温的喝一口,润喉又暖身。
晚星坐在槐树下,翻看着苏绣娘送的帕子,上面的沙参与秋梨仿佛带着香气。谢景渊端来两碗茶,递给晚星一碗,笑着道:“冬日的点心,就该这般温润,像这茶一样,暖到心里。”晚星点头,喝着热茶,看着院中的竹筛上晾晒的川贝,忽然觉得,这山坞的日子,就像这沙参秋梨糕一般,藏着草木的清润、果干的甜暖,还有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心意——药草的关怀,绣品的温暖,画轴的雅致,都成了秋冬交替时最踏实的慰藉。
夕阳西下时,张掌柜的伙计来取糕体,提着装满沙参秋梨枣泥糕的竹编食盒,脚步轻快地往镇上走去。晚星与谢景渊坐在槐树下,喝着沙参秋梨茶,聊着明日要做的川贝枇杷糕,槐树叶在风中轻轻晃动,带着沙参的清润与枣泥的甜香,渐渐融进这秋意渐深的夜色里。山坞的风,又将这温润的香气吹向药铺、吹向绣坊、吹向酒楼,送到每一个需要暖身润喉的人身边,让这份秋冬的温柔,温暖了整个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