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豆子、往卤缸里加生水的时候,桥边的李菜农都看见了——他凌晨起来拉菜,正好撞见你在摊前鬼鬼祟祟,而且我们已经把你散布谣言的事告诉了官府,官差马上就到!”
刘梅的脸瞬间白了,她还想狡辩,就见李菜农从人群里走出来:“我亲眼看见你往阿嫂的豆袋里倒东西,还往卤缸里舀生水,你别想赖!”街坊们也纷纷帮腔:“我刚吃了阿嫂的甜豆花,鲜得很,哪有苦味!”“你那速食豆腐一股子添加剂味,我们才不买!”“阿嫂的豆腐做了二十年,我们信得过!”
这时,几个官差快步走来,刘梅腿一软,被带走时还不忘瞪了阿嫂一眼。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卤缸传承】
【加盟成果:王氏豆腐摊试营业两天,每天卖出两百多份豆腐品、一百多份套餐,清晨和上午都得排队。桥边的餐馆还来订了五十块老豆腐、三十袋豆腐泡,给后厨当炖菜食材;附近的早餐铺也订了四十盒即食豆花,给客人当早餐选项】
【阿嫂的转变:她不再坐在矮凳上叹气,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泡豆磨浆,还学会了提前做好即食款、分装调味款,在每个包装上贴个小标签,写着“嫩豆腐需冷藏保存,3天内吃完;豆腐干常温可放5天,避免暴晒”。她把老卤缸擦得锃亮,缸边摆着街坊送的新黄豆,常对来买豆腐的人说:“做豆腐就像过日子,得用心泡好每颗豆,点准每勺卤,诚意够了,味才正。以前我以为大家只图快,现在才知道,暖人的老味道,从来都有人等”】
【意外之喜:桥边的杂货店老板见阿嫂的豆腐摊火了,主动留了个冷藏柜给她放嫩豆腐和豆花,让顾客随时能买,销量比摊前还高;阿嫂还收了个喜欢做传统食材的小姑娘当徒弟,教她泡豆、磨浆、点卤,让婆媳传承的豆腐手艺有了新希望】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井的轱辘洒在桥边,阿嫂正给张奶奶递过刚切好的嫩豆腐(特意用温水温了温,不冰牙),张奶奶舀了一勺,笑着说:“阿嫂,还是你这豆腐嫩!比速食的好吃多了!”阿嫂笑着摸了摸手里的木压板,卤缸里的奶白色豆腐脑正慢慢凝固,清甜的豆香顺着桥边的人流飘远。林晚星看着腕间的“酪”字印记,对苏晴说:“不管是街角的糖画,还是桥边的豆腐,柳氏食道的核心从来不是多快的效率,而是‘守鲜’二字。只要守住老手艺、用真心做每一块豆腐,老卤缸就永远凝得嫩,老味道也永远能鲜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