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易上手也;真者,原料真实,工艺正宗,不失柳氏本色也。柳氏后人切记,非遗之传,在‘守’,更在‘传’——守住核心技艺,传于更多人,才能让酪道活起来。”
小夏跟着林晚星的步骤做桂花酪,眼里满是兴奋:“太神奇了!看着酪体慢慢凝固,就像见证了一场‘魔法’!”老郑则拿着苏明远的笔记,认真地翻看着,眉头渐渐舒展。
四、酪香释疑虑,反转再遇知音赞
三个小时后,“井水泡凉”的夏荷酪和“冰箱冷藏”的夏荷酪被一起端上来,桂花酪、桂花酪冻、桂花酪饼也整齐地摆在桌上。林晚星给老郑递过两把银勺:“老郑先生,您尝尝这两种夏荷酪,看看味道是不是一样。”
老郑先尝了“井水泡凉”的夏荷酪,入口是熟悉的荷叶清香和牛奶醇厚;再尝“冰箱冷藏”的,味道竟然一模一样!他又尝了口桂花酪,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这味道……很纯粹,没有添加剂的味道,确实是传统工艺!”
苏明哲趁机拿出1940年的《西市街日报》,指着上面的报道:“老郑先生,您看,当年太奶奶就说‘守艺要灵活’,现在我们用冰箱,只是为了更方便地保存酪品,核心技艺一点没变。”
老郑放下银勺,脸上露出愧疚的笑容:“林老板,对不起,我之前误会你们了。你们的柳氏酪道,确实是正宗的非遗!我要把今天的经历写成文章,让更多人知道你们的坚守!”
系统光屏瞬间亮起【终极剧情反转·非遗扬名】:
【老郑的助力:他不仅写了长篇文章《西市街的非遗酪道:守艺与创新的完美融合》,还把悄悄录的视频剪辑成“非遗体验vlog”,发布在网上,引来百万点赞;很多网友留言说“想去西市街体验做酪”,晚星酪铺的线上预约量暴涨】
【游客体验升级:省文旅厅决定在晚星酪铺设立“非遗体验基地”,提供“酪道一日游”服务——游客可以跟着沈玉容学做传统酪品,跟着苏明哲了解老西市街的故事,跟着苏辰做直播,全方位体验非遗魅力】
【意外之喜:北京的“中华传统饮食博物馆”看到报道后,联系晚星酪铺,想收藏“柳氏四季酪道全谱”和苏明远的“学酪笔记”,让更多人了解柳氏酪道的历史;同时,还邀请林晚星去北京做“非遗酪道讲座”】
“太感谢您了,老郑先生!”林晚星激动地说,“我们会继续坚守传统,也会不断创新,让柳氏酪道被更多人知道!”
小夏举着手机,对着镜头说:“家人们!这里的柳氏酪道真的太赞了!不仅好吃,还能亲手体验,大家一定要来打卡!”
五、老灶映非遗,酪道新篇续荣光
傍晚时分,游客们陆续离开,手里都拿着打包好的酪品和印着“柳氏真酪”的文创袋。柳小酪和陈乐乐举着桂花酪饼,追着游客们喊:“欢迎下次再来!”
苏明哲往老灶台里添了把新的枣木柴,火焰“噼啪”作响,映着墙上的“柳氏四季酪道全谱”和游客们留下的签名,也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有自豪,有坚定,更有对未来的期待。白承宇在笔记本上写下:“柳氏酪道的传承,是一场与‘时代’的对话。从柳老夫人的‘顺时改良’,到林晚星的‘非遗推广’,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守艺传心’的初心。”
林晚星翻开“柳氏酪道初记”,在“夏荷酪”的旁边,写下了“桂花酪”及衍生小吃的配方,旁边加了一行小字:“2024年夏初,迎游客,传非遗,柳氏的酪道,是荷叶的清,是桂花的香,更是刻在骨子里的‘守’——守住技艺,才能传得下百年荣光。”
老槐树的枝桠上,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为柳氏酪道的非遗之路欢呼。满街的酪香里,混着荷叶的清凉、桂花的芬芳和牛奶的醇厚,还有游客们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