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桂落槐巷,新食唤客尝
秋分刚过,京城胡同的老槐树下落了层浅黄的桂花瓣,风一吹,香得能把人醉倒。“晚星小食铺”的竹帘旁挂了串晒干的紫苏叶,林晚星正蹲在凉棚下筛桂花,案台上摆着堆应景的新食材——2025年刚出的“桂花乌龙冻粉”、裹着杏仁碎的“冻干栗子仁”,还有罐泛着琥珀色的“秋梨紫苏膏”。
“今儿做‘紫苏桂花冻’!”她舀起冻粉兑了温茶,掺了刚筛的桂花和陈婆腌的紫苏梅肉,蒸好后切成方丁,浇上用蜂蜜调的秋梨汁,粉白的桂花浮在淡紫的冻上,像落了场微型的花雨。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扒着案台看,伸手要拿,被阿圆笑着拍了下手背:“先洗手,还有更好吃的呢。”
阿圆正用“冻干栗子仁”混了2025年流行的“低卡椰奶酱”,捏成小球裹上紫苏叶,取名“紫苏栗子球”,咬一口,栗子的粉、椰奶的滑、紫苏的清混在一起,香得人眯眼睛。周明则在灶上炖着“紫苏山药粥”,山药是刚从城郊挖的,面得很,混着紫苏梗熬的汤,撒上苏晚切的紫苏花碎,赵淑珍端着碗蹲在灶边,喝得呼噜响:“明哥这手艺,比我家那口子强十倍。”
苏晚也没闲着,在糖画摊旁支了个小瓦罐,煮着“紫苏秋梨糖”,用老周熬的糖浆裹了秋梨膏和紫苏花碎,拉成糖丝缠在小木棍上,像串紫白相间的小灯笼,孩子们举着跑,糖香追着脚后跟飘。
二、旧友携谜至,秋箱藏旧事
新食卖得正热的第二十日,胡同口来了辆骡车,车斗里堆着个旧木箱,赶车的是个满脸风霜的老镖师,腰间挂着块铜制的镖牌,上面刻着“云”字。他把车停在摊前,盯着“紫苏桂花冻”看了半晌,突然叹口气:“这紫苏的味道,和二十年前苏老板做的一个样。”
林晚星递过碗冻:“老镖师尝尝?您认识苏老板?”老镖师接过碗,指尖在木箱锁扣上摩挲着:“当年我给苏家押过镖,送一批紫苏籽去江南,回来时苏家就出了事。”这话让苏晚手里的糖棍“当啷”掉在地上——她爹留下的旧物里,有个镖箱,锁扣和这木箱的一模一样。
老镖师见众人神色异样,拍了拍木箱:“这是当年没送出去的镖,苏老板让我藏在城外破庙,说等他女儿长大了再交。”他打开锁,里面除了个布包,还有张泛黄的镖单,镖单上写着“紫苏籽百斤,送往江南紫苏村,收件人:柳氏”。
陈婆捏着镖单直抖:“柳氏?是柳姑母?可她当年没去江南啊!”正说着,柳氏从巷尾端着碗秋梨膏走来,看到镖单突然脸色煞白:“这镖单背面……”她翻过来,上面有行淡墨字:“箱底夹层,藏着苏兄的药引。”
三、破庙寻药引,反转揭恩义
第二日天刚亮,林晚星带着苏晚、谢景渊和老镖师往城外破庙去。破庙早没了屋顶,只有墙角还立着半截石碑,碑上刻着“云镖行”三个字。老镖师指着石碑下:“当年我把木箱藏在这儿,还埋了个瓦罐。”
谢景渊让人找来铁锹,挖了没几下就碰着个陶瓦罐。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些晒干的紫苏根,还有封信和个小布包。信是苏老板写的,说当年他让老镖师送的不是紫苏籽,是能治陈婆咳疾的“紫苏根药引”,怕富商余党察觉,才假托送籽;木箱夹层里的布包,是他给苏晚留的生辰礼——块刻着“平安”二字的玉佩。
“那药引……”陈婆的咳疾这几日又重了,苏晚攥着布包红了眼。老镖师叹口气:“苏老板说,这药引得用秋分日的紫苏根,配着桂花蜜熬,喝三个月就能好。”正说着,破庙外传来马蹄声,是李明推着张老板的轮椅来,轮椅上还放着个药罐:“我爹说,他当年偷偷给陈婆送的药,就是缺了这紫苏根,才没见效。”
张老板从怀里掏出张药方,和瓦罐里的信上写的分毫不差:“当年苏兄救过我,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