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度、睡眠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估,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
第七个火星日的黎明悄然来临,当第一缕金红色的阳光从奥林匹斯山那宽阔巍峨的肩部缓缓漫过来,像一道光之瀑布倾泻而下,逐渐照亮了沉睡在黑暗中的营地,给每一个人的防护服镀上了一层暖色调的光晕时,九十余人组成的庞大远征队,在西村一真简短而有力的动员讲话后整装待发,向着那座耸立在他们面前、太阳系中最高最雄伟的山峰,迈出了这次征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伐。
就在队伍准备启动漫游车引擎的那一刻,科研监测组的几名成员突然火急火燎、满脸兴奋地找上了西村一真,他们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远征队的全体成员汇报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精神一振的重大好消息:
沿途建立的数个补给站接连不断地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经过反复确认和测试,他们与塔尔西斯主基地之间中断了数日的通讯终于恢复了!信号虽然还有些不稳定,但已经可以进行清晰的语音和数据传输了!这个消息瞬间让整个队伍的士气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队员们相互击掌庆祝。
原来,数天前,那场由高能粒子流与火星大规模沙尘暴混合形成的可怕灾难,其移动路径并非固定不变,受到火星复杂大气环流的影响,它在中途突然改变了移动方向,意外地袭击了本应相对安全的塔尔西斯基地。
那场风暴的威力远超预期,瞬间瘫痪了基地内许多至关重要的核心设备与系统,包括电力供应、生命维持和数据处理系统,与远征队保持联络的远程通讯系统便是其中受损最严重的设施之一,主天线被强风吹断,备用设备也因电磁脉冲而烧毁,甚至还出现了数名驻站工作人员在抢修过程中不幸受伤的严重情况,有人被飞溅的碎片击中,还有人因电路短路而被烧伤。
这让本就人数不太充裕,且刚刚在不久前遭受过另一次小规模袭击、尚未完全恢复的基地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驻站人员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所有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好在,经过连续数天数夜不眠不休、轮班倒的紧张抢修工作,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基地的通讯系统终于勉强重新运作了起来,虽然功率只恢复到了原来的百分之六十,但已经足够维持基本联络。
一真立刻便将这几天以来远征队的进度汇报给了基地的总指挥,并在得到了对远征情况表示肯定的答复后,他便继续带领远征队向着目标进发。
当奥林匹斯山麓的断崖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那是一堵从地平线笔直升起的天然巨,其高度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整整六千米,相当于地球上一座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几乎呈现出完美的九十度垂直角度耸立着,没有任何可以攀爬的缓坡或者明显的坡度过渡,就像是把地球上整整一座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落差,压缩成一道几乎垂直的峭壁,这种视觉冲击力远超任何语言所能描述的范畴,让人类的渺小感被无限放大。
阳光从侧面打在崖壁上,让那些纹理投下深邃的阴影,整座断崖看起来像一本被翻开的巨书,记载着这颗星球最暴烈的历史。崖顶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里,那是水汽在低压环境下凝结成的冰晶云,像一条飘带缠绕在山体的腰际。
地质组与工程组的队员们迅速展开了紧密协作,两个小组的负责人聚在一起快速商讨方案,共同派遣出了数架装备了高精度传感器的侦察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携带着激光雷达、立体摄像头和地质探测仪,前去对这道看似无法逾越的天堑进行全面扫描与详细绘制,寻找任何可能通向山麓平台的可行道路。
无人机嗡嗡作响地升空,在崖壁附近盘旋飞行,不时传回实时图像。能够找到理论上的攀登路径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