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汉正街美食(3 / 3)

骨--熬煮至骨肉化渣,加入大量胡椒,汤汁浓稠微辣,鲜香扑鼻。将细米粉烫熟,浇上滚烫的鱼糊汤,撒上葱花、虾皮、榨菜丁。必配刚炸好的油条!撕成段泡入汤中,吸饱鲜辣汤汁,是抵御寒冬的绝佳享受。老板舀一勺鱼骨熬的汤,撒把虾米、榨菜末,再淋上淀粉勾的薄芡,汤清得能照见人影,却鲜得人眉毛跳。常来的脚夫们端着碗蹲在门槛上,吸溜吸溜喝得山响:“老谦记的糊汤粉,比汉口的江水还鲜!”

王月生捧着一碗糊汤粉站在街心,看挑担的、拉车的、挎篮的从身边经过:

穿粗布短打的码头工人啃着烧梅,油星子沾在领口;

戴瓜皮帽的账房先生捏着油纸包的欢喜坨,脚步匆匆往家赶;

卖花担子的姑娘举着腊梅,喊着“买束花,迎新年!”;

远处传来巡防营的哨声,惊飞了几只停在屋檐下的麻雀。

勾缝的糊汤粉下肚,王月生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但是仍然要用眼睛、鼻子来享受一下此地的美食。

豆皮集中在武昌户部巷,但在汉口汉正街周边热闹处,如靠近集家嘴码头,也有流动摊贩或小店。虽非汉口原产,但因美味早已传入。大铁锅上摊一层薄薄的绿豆、大米混合浆,磕入鸡蛋抹匀,形成金黄蛋皮。铺上蒸熟的糯米,再撒上炒香的鲜肉、冬笋、香菇三鲜臊子和豆干丁。整个翻面煎至糯米焦脆,出锅前撒葱花。切成方块,外皮焦香,内里糯软咸鲜。傍晚时分,刚出锅的热豆皮香气四溢,是解馋垫饥的好选择。

煨汤摊一般在街边巷口,尤其是居民区附近。常支着一个或几个硕大的铫子,一种粗陶或砂锅,晚最受欢迎的当属排骨藕汤。选用粉糯的洪湖莲藕和新鲜排骨,在铫子里煨上大半天,汤色浓白,藕香肉烂,撒点胡椒粉,暖身暖心。还有鸡汤、萝卜牛肉汤等。摊主提供小凳,食客可坐在路边,就着一碗汤,啃块锅盔或烧饼。

几乎无处不在的炸物摊面窝是武汉特色油炸小吃。特制的圆形带凸起中间窝的铁勺,舀上黄豆、大米混合浆,有时掺入葱花、姜末,放入滚油中炸至金黄酥脆。外圈厚软有嚼劲,中间薄脆焦香。是糊汤粉、汤面的黄金搭档,也是边走边吃的零食。

受江南影响,武汉也有汤包。一般在临街小馆里、稍讲究些的早点铺或夜宵摊。皮薄馅大,汤汁丰盈。傍晚热气腾腾出笼,蘸上姜丝醋,是比点心更实在的选择。

风里的年味更浓了。王月生舔了舔嘴角的糊汤,突然想起在船上听一位商人说过:“武汉的汉正街,是座活的江湖馆——你在这头吃糊汤粉,那头可能在议军火、谈生意。”此刻他望着暮色里渐次亮起的灯笼,忽然懂了:这街的热闹,从来不是单一的。它揉碎了商帮的算计、底层的辛劳、岁月的沉淀,在一碗粉、一笼烧麦里,熬成了最浓的人间烟火。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古人看我玩原神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一梦维艰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