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2月26日傍晚蒙自红河畔嘉年华会场
暮色四合,红河的水声在渐凉的晚风中显得更加清晰。经过白昼“欧洲文明巡礼”的喧嚣与沉淀,嘉年华会迎来了它最后,也最富人情味的高潮——联欢晚会。
昔日用于开幕式检阅的大平台,此刻已化身一座充满云南风情的露天舞台。木板绘就的苍翠山水环绕四周,木梯搭成的假山石径蜿蜒其上,巧妙营造出山崖临水的意境。舞台前方,贵宾席已布置妥当,一张张圆桌中央挖空,内置的小炭盆里,木炭闪烁着暗红的微光,仅维持着最低限度的暖意,驱散着河畔的微寒,却不至燥热或烟雾缭绕。
身着统一蓝色工装的虹溪学堂学子们,举止得体,引着前两日出席的显贵与后续抵达的中外名流逐一落座。他们多是父母官、领事、富商、土司、传教士或学术名流。而他们的子女——那些渴望社交与自由的中外青年男女,则被艾莲娜小姐以极具东方智慧的名义引领至会场两侧新辟的“孝心烧烤区”。
“亲爱的朋友们,”艾莲娜的声音如溪流般悦耳,带着一丝俏皮,“中国有句古训,‘百善孝为先’。今夜,在这美丽的红河之畔,何不让我们亲手为席间的父母长辈们奉上一份心意?让他们在冬夜围炉的温暖中,品尝我们笨拙却真挚的爱意?”这番融合了东方伦理与西方浪漫的提议,瞬间点燃了青年们的热情。既能暂时摆脱长辈的视线与同龄人相处,又能冠以“尽孝”的美名,何乐而不为?欢呼与赞同声此起彼伏。
烧烤区瞬间活色生香。一侧是西式的铸铁煎台,滋啦作响的牛排与鱼排散发出诱人的焦香;旁边,后世风靡的羊肉串烤炉炭火正旺,肥瘦相间的肉串在火焰上翻滚滴油;土耳其式的巨大垂直旋转烤肉柱缓缓转动,片下的肉片香气扑鼻。另一边,沙拉吧台蔬菜水灵,凉菜区卤味诱人。几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尤其醒目,炖煮着浓稠的法式奶油蘑菇汤、色泽鲜亮的俄式罗宋汤,以及飘散着药膳清香的鸡汤、浓郁醇厚的骨头汤等中式经典。
整个区域的设计核心明确:无炒菜,除汤品外皆需亲自动手。目标只有一个:将亲手制作的食物,献给围坐在贵宾席炭盆旁的长辈们,且鼓励“孝心”不分彼此,可惠及邻座尊长。
于是,一幕幕充满烟火气与人情世故的画卷徐徐展开:
贵宾席上,平日里端坐庙堂或运筹帷幄的权贵们,此刻难得地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他们一面与同桌的“老对手”或“新朋友”进行着暗流涌动又心照不宣的利益交谈,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烧烤区吸引。看着自家锦衣玉食长大的儿女们,生平第一次笨拙地挥舞锅铲、翻动烤串,甚至被油星溅到惊呼的模样,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新奇感油然而生。
社交场上的“凡尔赛”艺术,在此刻达到了精妙的平衡:
当孩子端上一份烤得焦黑、卖相惨淡的牛排,或是盐放多了的鱼排时:
父母会立刻拿起,满脸感动地向周围展示:“哎呀,看看我这不成器的孩子,平日里连厨房门朝哪开都不知道,今天竟能想着给老父亲做吃的!这份心啊,比什么都珍贵!”周围宾客立刻心领神会,纷纷附和:“孝心可嘉!孝心可嘉!”、“令郎/令嫠一片赤诚,实在难得!”、“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情意!”
当孩子奇迹般地端出色香味俱全、堪称惊艳的烤串或精致沙拉时:
父母的嘴角明明已经抑制不住地上扬,口中却要连连“自贬”:“唉,这孩子,也就这点不上台面的本事了!成天就琢磨着怎么弄点吃的,正事不见长进!这点小手艺,将来还不知道便宜了谁家呢!”这番“抱怨”立刻引来周围更大声、更“真诚”的恭维与“酸意”:“您太谦虚了!这手艺堪称一绝啊!”、“令嫠蕙质兰心,将来必是贤妻良母!”、“令郎好福气,定能觅得佳偶!”、“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