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造福骆驼祥子(2 / 3)

街道,售价仅12银元,成为茶馆、戏院周边的重要代步工具。

人力车在中国的普及,本质是城市短途交通需求的爆发,其使用场景覆盖载客、货运及特殊服务,深刻影响市民生活。它成为载客出行日常通勤,如市民从家到车站、店铺、学校的主要工具。1910年前后,上海约有5万辆人力车,对应10万车夫(含兼职);北京约3万辆,车夫5万人。车夫多为破产农民或失业工人,日均工作12小时,收入0.5-1银元(勉强糊口)。1906年上海《时报》发起“废除人力车”讨论,认为“车夫如牛马”;但1915年调查显示,70%市民反对废除,称“无车可行,寸步难移”。最终,人力车与电车、汽车长期共存,直至1956年全国范围内淘汰。

如此简单的一个发明或者叫创新,能够深深地影响几个大城市几代人的交通出行,提供几十万人的就业岗位,甚至还给日本创造了不菲的出口收入。哪怕就是为了让日本人少赚点钱,让中国的“骆驼祥子”们多些收入用来糊口,都是非常有必要介入的。何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发出自行车、人力三轮车、人力拉货车等等。

若在后世组装组织普通货运/载客款人力车,则散件主要包括:

车架:高强度钢材(如Q235)或铝合金(6061-T6),重量轻、抗腐蚀;

车轮:充气橡胶轮胎(内胎+外胎)+钢圈;

车轴:深沟球轴承(带密封圈)+实心钢轴;

车篷:防水牛津布(涂PVC)或塑料篷布;

车把:钢管焊接+防滑橡胶套;

刹车系统:机械鼓刹(带手刹);

其他:螺丝、垫片、减震垫(橡胶或弹簧)。

规模化生产的单辆成本为:

车架(钢材):约50-80元(人民币,下同);

车轮(轮胎+钢圈):约100-150元;

车轴+轴承:约30-50元;

车篷:约20-30元;

车把+刹车:约40-60元;

其他配件:约20-30元;

合计:约260-400元(人民币)。

此成本包含原材料、模具分摊、自动化生产线人工等现代工业优势,远低于1900年日本手工打造的人力车。

当然,现代散件虽性能优越,但需针对1900年的使用环境(如石板路、缺乏维护、材料工艺落后)进行改造,否则可能因“水土不服”缩短寿命或无法使用。主要改造项包括:

1.材料兼容性调整钢材防腐:1900年中国缺乏现代防锈工艺如电镀、喷涂,需将车架、车轴等金属部件额外涂刷桐油+石灰混合涂料,成本约5-10元/辆;

橡胶轮胎适配:现代充气轮胎依赖压缩空气,但1900年中国无便携气筒,需改造为实心橡胶轮或配备手动打气筒,成本增加20-30元/辆;

轴承润滑:现代密封轴承无需频繁维护,但1900年缺乏润滑脂,需改用动物油脂如牛油/猪油浸泡的布基轴承,成本降低但寿命缩短。

2.结构简化

刹车系统:现代机械鼓刹依赖精密加工,1900年中国铁匠铺无法复制,需改为木楔式手刹,成本降低30%,但制动力减弱;

车篷固定:现代螺丝需改用传统木榫+铁钉,成本降低,但密封性变差;

减震设计:现代弹簧减震需调整为橡胶块+藤条缓冲(成本降低,但舒适性下降)。

改造总成本:约50-100元/辆(人民币)。

且1900年中国缺乏现代工业工具(如机床、焊接设备),组装需依赖传统铁匠铺+木匠铺,人工成本与效率远低于现代。

1.人工成本

铁匠:1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一梦维艰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古人看我玩原神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