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极大的兴趣。”
郑贯公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心中警惕:“史密斯先生过誉了,我们只是尽力搜集整理。”
“明人不说暗话,” 史密斯身体前倾,压低声音,“我们愿意支付一笔非常可观的费用,买断这个栏目的‘优先使用权’。具体来说,就是希望贵刊能将栏目信息的刊发时间,延迟一周。也就是说,你们现在报道的是‘前第二周’的资讯,我们希望能独家掌握‘前一周’的资讯,而贵刊则改为报道‘前三周’的。这样,贵刊的内容依然具有参考价值,而我们则能为特定客户提供更‘及时’的服务。”
郑贯公心中冷笑,这简直是釜底抽薪!把《东方商业》最核心的时效优势阉割掉,变成别人牟利的工具。他想起王月生事先的叮嘱:信息就是力量,时效就是生命,绝不可受制于人。
“史密斯先生,” 郑贯公语气平静但坚定,“《东方商业》的宗旨,是为所有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商业信息。延迟发布信息,有违我们的办刊原则,也辜负了广大读者的信任。这个提议,恕难从命。”
史密斯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堆起更职业化的表情:“郑先生,请再考虑一下。价格方面,绝对能让贵报馆获得远超发行利润的收益。而且,这对贵刊的‘安全’也更有保障,您知道,如此快速的信息渠道,总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关注。”
这话语中暗含的威胁让郑贯公心头一凛,但他毫不退缩:“多谢史密斯先生的好意和提醒。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送客!”
史密斯脸色阴沉地离开,报馆外的喧嚣似乎更甚。甚至有人开始喊:“不卖杂志,卖报馆也行啊!开个价!”
郑贯公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窗外汹涌的人潮,既感压力巨大,又隐隐有种推动时代浪潮的使命感。他吩咐手下:“加印!能加多少加多少!但记住,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绝不可为求量而降低标准!另外,对所有试图收购或买断栏目的,一律婉拒!”
场景二:广州,陶陶居茶楼 & 香港,陆羽茶室 – 1月1日傍晚至数日后
与《东方商业》在外商和顶级华商圈引发的狂热追逐不同,《参考消息》的登场显得低调而亲民。它的大小约等于后世两本普通杂志,页数却多达128页(类似于《新华文摘》的厚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朴素,白底黑字“参考消息”四个大字,下面是英文“Reference News”。其定价仅为20文钱(参考当时《申报》每份10文,《东方商业》因其特殊纸张和内容定价为1银元,约合1000文),相当于普通劳工大半天的工钱,对于稍有闲钱的人来说绝对负担得起。纸张是普通的新闻纸,印刷质量也远不如《东方商业》精美,但胜在内容海量。
在广州陶陶居、香港陆羽茶室这样三教九流汇聚的地方,很快有人发现了这本“大块头”。
“咦?乜嘢嚟架?咁厚一本,先卖廿文?”(咦?什么东西?这么厚一本,才卖20文?)一个穿着短褂的码头工人在报童手中买下一份,好奇地翻开。
很快,茶楼里、街边的榕树下,就有人捧着这本《参考消息》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甚至围拢起一小圈人听人朗读。
【转载《泰晤士报》12月18日】《英下议院激辩南非战争拨款》:
新闻内容简述: 报道了英国议会就布尔战争巨额军费展开激烈辩论,反对党指责政府财政挥霍。
正文后小字印着译者注(用白话解释): “议会”:如同我大清的都察院加户部再加一部分府衙升堂审案的地方,不过里面坐着的不是官老爷,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代表,叫“议员”。他们可以公开吵架(辩论),指责官府(政府)的不是,最后用投票决定事情。“反对党”:就是朝廷(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