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仓库里那些带着批注的复习资料,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不轻——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些跟着她的年轻人,为了岛上盼着他们出人头地的乡亲。
船到县城时,太阳刚爬到头顶。长途汽车站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背着包袱的考生,有穿着打补丁军装的,有戴着旧草帽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神情。林小满让大家排好队,自己去窗口换票,轮到她时,售票员打量着她的蓝布褂子,笑着说:也是去赶考的?今年考大学的可真多,光咱县城就报了四百多。
都是想给国家做点事。林小满接过票,小心地按座位号分好,同志,去省里的车路上停几站?
就停两回,给大家喝水上厕所。售票员往她手里塞了张纸条,这是省里考点的地址,你拿着,到了好找。
上车时出了点小岔子。赵铁柱的包袱太沉,上车时绊了一跤,里面的石板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他蹲在地上捡碎片,眼圈一下子红了:我这题还没练完呢......
没事,我这儿有纸。林小满从包袱里掏出个练习本递过去,路上想练就写在纸上,一样的。小凤也凑过来说:我给你念题,你说答案,就当复习了。
汽车颠簸着驶出县城,窗外的田野渐渐连成一片金黄。车厢里挤满了人,连过道上都站着几个考生,有人在背政治题,有人在小声讨论历史事件,空气里弥漫着馒头的麦香和淡淡的汗味。林小满靠窗坐着,看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想起自己偷偷培育海苔苗的日子——那时每天天不亮就去柴房换水,生怕被人发现,如今想来,和现在赶考的心情倒有些像,都是揣着个盼头,一点点往前挪。
中午停车休息时,大家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啃干粮。小凤掏出小周娘给的红糖块,分给每个人一小块,说吃点甜的,脑子转得快。王丫从包袱里拿出海苔,就着玉米面馍吃,说这是咱岛的味道,吃了就不慌了。有个戴眼镜的考生凑过来问:你们是海晏岛的?听说那儿的海浪花糕特别好吃,部队的同志都夸呢。
是我们林厂长做的!小凤骄傲地挺了挺胸,她不光糕做得好,书也读得好,给我们当老师呢。
那考生眼睛突然一亮,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一般,迅速从包里掏出一本《物理》书,然后小心翼翼地递到林小满面前,满脸期待地问道:“同志,我这里有一道题实在是不太明白,你能不能帮我讲讲呀?”
林小满见状,微笑着接过书,然后找了个路边有树荫的地方,和那考生一起坐下来。她翻开书本,仔细看了看那道题目,思考片刻后,便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那考生讲解起来。
林小满的讲解清晰明了,深入浅出,那考生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林小满都一一耐心解答,直到那考生完全理解为止。
讲完题目后,那考生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紧紧握住林小满的手,感激地说道:“谢谢你啊,同志!我叫赵红,报考的是师范学院,以后也想当一名老师呢。”
咱们说不定能成同学呢。林小满笑着说,心里突然轻松了些——原来赶考的路上,大家都是互相帮衬的。
下午的路更颠簸了。李秀兰晕车,脸色发白,靠在陈建军肩上直冒冷汗。陈建军急得直搓手,林小满从包袱里掏出个橘子,是孙桂兰硬塞给她的,把皮闻闻,能好受点。她又让司机停了回车,扶着李秀兰到路边透透气,不行就歇会儿,别硬撑。
没事,不能耽误大家。李秀兰捂着嘴摇摇头,眼里却含着泪,我就是有点怕,要是考不上......
考不上也没啥。林小满帮她理了理头发,咱岛的糕坊还等着咱回去呢,你做的核桃糕,老人们都爱得很。
重新上车后,原本喧闹的车厢逐渐安静了下来。有的人靠在座位上,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