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黎明前的黑暗如同一层厚重的帷幕,紧紧地笼罩着大地。天空中仅有一丝微弱的光亮,宛如被一层薄纱轻柔地遮掩着,若隐若现。然而,在这静谧的时刻,海晏糕坊的院子里却早已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人们早早的来到这里,为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们送行。院子里挤满了前来道别的亲朋好友,他们脸上洋溢着关切和祝福的笑容,手中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的是水果、有的是糕点,还有的是寓意吉祥的小物件。
在这喧闹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即将奔赴考场的人。他们身着整洁的衣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丝紧张。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微笑着与亲友们一一告别。
灶房的灯亮着,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给这个清晨增添了一丝温暖。张师傅站在灶前,忙碌地将刚出炉的玉米面馍一个个装进竹篮里。那热腾腾的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蒸腾的热气在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凝结成一颗颗水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
小周娘也没有闲着,她细心地给每个人的包袱里塞进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海苔和红糖块。她温柔地对大家说:“路上饿了就着水吃,顶饱的。”这些简单的食物,却包含着她对孩子们的关怀和祝福。
李二婶紧紧拉着王丫的手,不停地叮嘱着:“笔要握紧,字要写清,别慌神啊!”她的眼眶红红的,像是熟透了的秋后的柿子,满含着对王丫的担忧和期望。王丫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林小满背着个蓝布包袱,里面装着周老首长给的复习资料、两件换洗衣裳,还有宛宛连夜画的护身符——一张画着海浪花糕的涂鸦,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娘加油。她看着站在人群里的七个知青,心里沉甸甸的:陈建军和李秀兰背着同一个帆布包,包带磨得发亮;赵铁柱揣着本卷了边的《数学》,走两步就摸一下,生怕掉了;小凤把红绸带系在了辫子根,说这样能沾点喜气;还有五个村里的年轻人,都没出过几次远门,略微紧张,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都齐了?林小满清了清嗓子,把手里的船票分给大家,每张票上都用铅笔标了座位号,这是去县城的船票,到了县城换长途汽车,明天一早准能到省里。行李都检查好,准考证和笔别忘带。
放心吧林厂长!赵铁柱拍着胸脯,他的包袱里除了衣物,还塞了块石板和半截粉笔,路上我还能再练练算术题。
码头上的风带着潮气,吹得人鼻尖发红。守岛部队的王干事特意派了艘巡逻艇送他们,说是保证赶考的娃娃们不耽误时辰。船刚离岸,就见岸上的人挥起了手,宛宛举着那幅画天安门的涂鸦,跳着脚喊娘早点回来,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却像根线,牵着林小满的心。
巡逻艇的马达声打破了海面的宁静,赵铁柱蹲在甲板上,借着晨光在石板上演算题,粉笔划过石头的声和海浪拍船的声响混在一起。小凤凑过去看,指着其中一道题说:这不是林厂长讲过的鸡兔同笼吗?设鸡为x就行。
我知道,就是再算算心里踏实。赵铁柱挠了挠头,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我爹说,要是能考上大学,就把家里的老黄牛卖了给我凑学费。
李秀兰坐在船舷边,手里缝着个布套,里面要装准考证。陈建军在旁边给她递针线,两人头挨着头,没说几句话,却总在对视时笑一笑。我娘塞了十个鸡蛋,说给你补脑子。李秀兰把布套往他手里塞了塞,你数学好,到时候可得稳住。
你也别慌。陈建军把布套珍而重之地放进内兜,你写的作文比谁都强,上次那篇《海岛的秋天》,林厂长不是说能当范文吗?
林小满靠在船栏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海晏岛,心里像揣了团乱麻。她想起周老首长信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