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坐在主位、一直沉默聆听的陆时砚。
她走到演示屏前,将自己刚刚勾勒的几张草图投影上去。“我理解双方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的考量。但从参观者体验和情绪引导的角度看,这个节点不仅仅是承重转换点,更是从‘现实空间’踏入‘记忆回廊’的心理阈值。”
她指着草图解释道:“如果采用李工(结构工程师)的方案,梁柱会显得过于突兀,在视觉上形成一种‘阻断感’;而如果完全采用王设计(空间设计师)的流线型包裹,又可能削弱结构的可信度,让人感觉轻浮。”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陆时砚身上,他正看着她,眼神专注,示意她继续。
“我建议,是否可以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利用新型复合材料,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对梁柱进行‘视觉消隐’处理,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影,在入口处营造一种‘穿过光幕’或‘踏入涟漪’的过渡感?这样既满足了结构要求,又强化了空间叙事的仪式感。”
她提出的方案,巧妙地将技术问题转化为了一个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创意挑战。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结构工程师和空间设计师都陷入了思考。
陆时砚看着她,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激赏。他屈起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
“林顾问的思路值得尝试。”他一锤定音,“李工,王设计,你们根据这个方向,联合材料团队,在一周内拿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和效果模拟。”
“是,陆总。”
争论平息,会议继续。林微光坐回座位,能感觉到陆时砚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不再是纯粹的审视,更像是一种对等合作伙伴之间的认可与……信赖?
她低下头,掩饰住微微上扬的嘴角,心中充满了被认可的满足感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然而,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周景明的手机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色微变,起身走到会议室外接听。
几分钟后,他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快步走到陆时砚身边,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陆时砚原本平静无波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眼神变得锐利如刀,周身的气压骤然降低。他抬手示意会议暂停。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陆时砚站起身,对周景明说:“你继续主持。”然后,他目光扫过林微光,那眼神复杂难辨,带着一丝她看不懂的冷冽与……担忧?
“林微光,你跟我来一下。”
他率先走出会议室,步伐又快又急。林微光心中咯噔一下,隐约感到一股不祥的预感,连忙起身跟了上去。
他们来到陆时砚在实验室隔壁的私人办公室。他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苏氏动手了。”他开门见山,声音冷得像冰,“不是小打小闹。”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刚刚收到的加密文件。屏幕上显示的是几家颇有影响力的财经和科技媒体的报道截图,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惊爆!陆氏‘光之博物馆’核心概念涉嫌抄袭?匿名信揭露与已故建筑大师陆明远未公开手稿高度雷同!】
【技术剽窃还是致敬?‘记忆回廊’交互逻辑与某海外实验室三年前废弃专利惊人相似!】
【深扒‘天才艺术顾问’林微光:从‘校园风波’到‘项目镀金’,是实力还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报道内容极尽煽动之能事,不仅将她与陆父的笔记强行关联,暗示她利用接近陆时砚的机会窃取概念,还将“记忆回廊”的技术构想与一份早已过期、且应用领域完全不同的废弃专利牵扯在一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