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既肯定了现有方向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的种子保留了生长的土壤。争议暂时平息,但两条技术路径的竞赛,已悄然开始。
几乎在技术路线之争落定的同时,由多位资深学者、法学家和部分将领组成的伦理委员会,正式就复合激光系统的使用与管控问题,约谈了沈未央。
会议室内,气氛严肃。委员们的问题尖锐而直接:
“沈工,您如何确保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不会被滥用?”
“当它指向人类时,是否意味着战争伦理的彻底颠覆?”
“我们研发它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
沈未央看着眼前这些代表着理性、良知与秩序的面孔,他推了推眼镜,没有引用复杂的公式,也没有进行冗长的辩解。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问我终极目的?”
“我的回答是:和平。”
“但不是跪地乞求来的和平,而是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的和平!”
“我们研发它,不是为了征服,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必在防空洞里躲避鼠疫跳蚤;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不必在燃烧弹下化为焦土;是为了让任何一个敌人,在想要对我们举起屠刀时,都必须先掂量一下,能否承受得起我们手中利剑的反击!”
“只为和平,只为我们的下一代,不再饱受我们曾经历过的战乱之苦!”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定:“至于管控,我完全同意。最严格的授权流程,最严密的技术封锁。这把剑,必须掌握在最可靠的人手中,并且,只在最必要的时候,为了守护最珍贵的东西,才会出鞘。”
会议室一片寂静。沈未央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血与火淬炼出的真实重量,击穿了所有形而上的争论。
南洋,清水寨。
霍云苓的“赌注”赢了。清水寨的大头人还记得那笔公平的药材交易,更对不断挤压他们生存空间的殖民者和外来雇佣兵充满憎恶。寨子提供了庇护,并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帮助霍云苓等人成功摆脱了追兵。
绝境之中,霍云苓凭借智慧、勇气和过往积累的信誉,化险为夷。但她知道,南洋的争夺,才刚刚进入最残酷的阶段。
奉垣,技术路线已然划定,伦理之争暂告段落。沈未央那番“铸剑为和平”的宣言,随着会议记录的扩散,在北地高层和科研队伍中引发了深远的共鸣。它清晰地定义了北地追求力量的初衷与边界。
林晓被正式纳入新的项目组,开始了对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构想的探索。而沈未央,在守护“现在”的同时,也仿佛接过了顾宗棠留下的、望向未来的望远镜。
前行之路,方向愈发明晰,但脚下的荆棘,并未减少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