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是三伏之中,无数的河东民夫,翻过太行山的小路,回到家乡。
他们大多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赶路,酷热时候则在山中阴凉歇息。
当初防备金兵而设的军寨中,依然驻扎有人马,沿途给他们提供一些粮食。
虽然是三伏赶路,但他们心中都快活。
此番回来,兜里揣着一些凭证,回去之后可以从当地官府兑换工钱。
而且家中分了田地,据说新垦荒出来的三年不用缴税,而且都已经耕种完了。
可以说,回去歇息个把月,就能秋收了。
要是以前大宋朝廷的话,他们这些农夫听听也就算了,能活着回乡、回乡之后家人都能活着,已经是天大的幸事。
但这是咱们太原府的公文,是代王的命令,就很值得信任,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天气太热,这日陈绍一起床就发现又是晴天,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大清早的就感觉空气都是热的。
他躺在床榻上,顿时心里就犯懒不太想动,大约是身体属于热体的关系,很容易出汗,稍微一动弹就会觉得身上潮湿。
可他又想到和河东农夫即将回归,第一批今日应该能到太原,自己其实应该亲自去一趟比较好。
毕竟河东的人心,对于目前的定难军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至于练武之类的体力活动,他早就不干了,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热,李师师也不让他再去练武。
陈绍自己也觉得,每天的活动量完全达标,光是骑马到处乱窜,就消耗足够的体力了。
对于他这样的创业者来说,身体的重要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多少豪杰枭雄,就是败在这一点上,留下畅读历史的后来者,无穷的感叹:要是再给他xx年该有多好。
在旁边光滑水嫩的金乐儿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后者迷迷糊糊睁开眼睛,满嘴软糯地说道:“乐儿服侍大王起床。”
说完之后,却只是缩了缩身子赖着不起,陈绍忍不住笑了笑。
他这边刚坐起身子,外面早就准备好的丫鬟们就一起进来,服侍他穿衣洗漱。
吃过早饭之后,陈绍带着亲卫来到城郊,此时已经聚集了许多官员。
见陈绍到来,纷纷上前行礼。
陈绍找了个树荫下,扯了个大片的梧桐叶扇着,问道:“清点人数、伤亡抚恤、发放补贴,都准备好了么?”
李唐臣点头道:“从春耕完,就开始着手安排,应该是不会有大的纰漏。”
陈绍点了点头,如今财计确实也不宽裕,只能是低薪为主,辅以实物。
口粮、食盐、布匹.都是硬通货。
大宋征调民夫,其实也是有补贴的,不过价格低到离谱,而且大多都被官员、武将们给吃掉了。
平日里修路、筑坝、治水,理论上给民夫的补贴是100文,战时动员,名义上则为300文。
实际嘛,你不但拿不到钱,还要自己搭钱。
光是赵佶搞花石纲一项,童贯和朱勔就征调了百万民夫,这些人不得不卖儿卖女来维持口粮,民夫“逃亡相踵,饿殍枕藉”。
宣和四年,童贯攻辽失败后,河北、河东民夫因战乱和饥荒“十室九空”,官方记录的死亡人数达数十万。
仅仅这一项对比,就知道陈绍为什么能如此轻易地收拢人心了。
全靠同行衬托。
眼看远处烟尘起,应该是有大队人马赶来,陈绍站起身来,和众人一起东望。
果然,负责护送的兵马打头阵,人数不是很多,只有区区一队人马约莫二十余骑,因为这些民夫作乱的可能不大。
这些太原附近的百姓,看着民夫们回来,纷纷迎了上去寻找亲人。
这么多的青壮,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