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几份紧急奏章后,朱由校披上铠甲,在马祥麟与两千护卫的簇拥下,离开皇宫。
如今京师九门及城防皆由羽林军掌控,出行不再如从前般提心吊胆。
换作以往,他绝不敢光明正大地出宫,必要隐匿身份才敢行动。
……
皇帝离京的消息迅速传开,京城内外议论纷纷。
百姓虽居天子脚下,但天子对他们而言,始终遥不可及,犹如神只,岂是凡人能轻易得见?
可自新帝登基以来,这层隔膜逐渐被打破。
有人亲眼见过御容,回家便成了谈资,逢人便讲。
尤其像陈良训这般早有异志之人,更是坐立难安。
皇帝亲率军队出城,必有要务在身,其行踪必须掌握。
此时此刻,帝王每一个动作,他们都紧盯不放。
内心早已紧绷至极,即便已有谋划在心,仍难掩惧意。
他们先是奔赴内阁探听风声,又调动各方关系四处打探,最终只得知:户部刚刚支出了二十万两白银。
“无需慌乱。若连内阁与百官都不知情,定无大事。区区二十万两罢了,不必过度揣测。”
“陛下虽行事出人意料,却不算糊涂。若有重大举动,断不会毫无征兆。”
“按原计划行事即可。待南方起事,便联络杨洪,勾结蒙古,伺机而动。”
出自名门望族之人,确有常人难及之处。单看陈良训在如此局势下仍能神色不动,便知其心性非同一般。
朱由校正于兵工厂内亲自查验新式火器,对朝中文官暗中筹谋之事毫无所知。
在旗令兵的调度之下,十具新造火器齐发,刹那之间,火光奔腾,直扑前方山丘,轰然炸裂,尘土冲天。
随后又试抛射之法,弹道划空如弧,观者无不惊叹。
朱由校手持单目远镜,将全程尽收眼底。
“威力的确惊人,较之流光神机箭,不可同日而语。”
“臣奉陛下旨意,集数十巧匠,昼夜钻研,反复改良,终得此物。”
“请陛下赐名。”
朱由校望着眼前矗立的多管火箭发射架,心中大悦,正是他心中所求之器。
“就称它为‘神机炮’吧。”
皇帝亲临兵工厂,岂会仅验一器便归?
眼下神机营所用火器虽仍以火绳枪为主,但性能早已今非昔比。
这些兵器皆由毕懋康与张之极亲自督造审核,无一偷工减料,亦无粗制滥造之嫌。
士兵持之在手,不再担惊受怕。
故而朱由校并不急于全军换装所谓神武火铳,现役火枪已足堪战用。
况且若要整体更替,所需人力、物力与国库开支浩大,如今的大明尚无力承担。
其实明军本不缺精良火器,问题出在兵仗局层层克扣,官吏贪墨,致使成品多为劣货。
史载士兵不敢用火铳,盖因炸膛频发,或药不燃、管路堵塞之类事故屡见不鲜。
战场瞬息万变,一旦临敌时火器失灵,便是生死之祸。
正因如此,建奴从不惧明军火枪,唯畏其重炮耳。
于是朱由校定下方针:兵工厂今后主产红夷大炮与佛郎机炮。当今天下,唯有火力压制方为制胜关键。
同时须继续研制更为强大的重型火炮,提升威力与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