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国道,像一条被遗弃的黑色绸带,在山峦间蜿蜒。
林渊靠在一棵粗糙的白杨树干上,手机屏幕的微光,是他在这片黑暗中唯一的光源。
电话已经挂断,李浩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却还在他耳边回响,与山林深处隐约传来的直升机轰鸣声,交织成一荒诞而又现实的交响曲。
他很累,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疲惫。
从山上冲下来的那段路,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体力,双腿如同灌了铅,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肺部,带来一阵火烧火燎的痛感。
但他的大脑,却前所未有的清醒,甚至可以说是亢奋。
那张由胖子来的、结构复杂到令人头皮麻的安防图,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一堵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
它变成了一副精密的、可以被拆解的棋盘。
潜入?盗窃?
不。
这些都是老鼠的行径。
而他现在,是执棋的人。
要对付赵凤年这种盘踞高位多年的老狐狸,用阴谋诡计,就像是班门弄斧。
你永远不知道他在暗处布置了多少后手,挖了多少陷阱。
一旦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唯一的办法,就是阳谋。
是用他最引以为傲、最无法抗拒的“规则”
,去击败他。
林渊的目光,在那张布满红蓝线条的安防图上缓缓移动。
三道密码门,分属不同部门掌管;每十五分钟一次的交叉巡逻,无缝衔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高清红外探头,任何热源都无所遁形。
这套系统,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内部人”
作案。
它防的是贼,防的是鬼,但它防不住以“检查工作”
为名义的,来自上级纪律部门的“尚方宝剑”
。
一个完整的计划,在他那高运转的大脑中,以惊人的度成型、完善、推演。
第一步,制造一个“引子”
。
这个引子,必须是公安系统自身的问题,一个足以让市纪委名正言顺介入的问题。
小李浩的遭遇,就是上天送来的、最完美的引子——黑恶势力骚扰商户,报警后,派出所不作为、慢作为。
第二步,将“个案”
上升为“普遍现象”
。
一个派出所不作为,或许只是个别民警的失职。
但如果能证明,这种不作为在江城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就不是小问题,而是整个公安系统的工作作风问题,是队伍建设出了问题。
第三步,以“整顿工作作风”
为名,成立专项督查组。
手持市委领导的批示,这个督查组将拥有极大的权限,可以对公安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检查”
。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将检查的重点,引向“物证管理”
。
理由冠冕堂皇——要杜绝冤假错案,就必须确保物证的收集、保管、流转等环节万无一失。
检查物证管理中心的台账和库存,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
第五步,在数万件物证中,当着所有人的面,“意外”
现那件封存了十年的抢劫案物证存在“保管不当”
、“封条破损”
等问题。
然后,以“需要带回纪委进一步核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物证被调换、影响司法公正”
的理由,将其“查封带走”
。
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踩在规则之内,每一步都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赵凤年能怎么办?
他能阻止纪委调查派出所不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