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案例,全是老师傅们用“祖传外挂”搞定危房、拯救古建的真实故事,那叫一个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提交报告那天,阳光明媚,于佳佳心情也跟着飞起。
刚想给自己点个外卖庆祝一下,手机“叮”一声,姚小波的消息到了:“佳佳姐,住建厅转发了你的报告,还批了句话:‘请相关单位研究其方法论可行性’!”
于佳佳瞬间原地爆炸,这波啊,这波是官方盖章!
她猛地抬头,看向办公室墙上那张硕大的“五感数据库”架构图,眼神里充满了战斗的欲望。
“试点”两个字,碍眼!
直接划掉,换上俩字——“全面接入”!
她抓起桌上的车钥匙,边往外走边拨通茵茵的电话:“茵茵,晚上老地方,给你看个好东西……”
《城市心跳》专辑如同一阵旋风,仅仅一周时间,便在网络上掀起了滔天巨浪,播放量轻轻松松突破百万大关。
这数字,亮瞎了无数流量明星的眼。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着名文学评论家白烨,那可是文化圈里的一尊大神,向来以犀利着称。
这回,他坐不住了,直接在个人专栏上火力全开,一篇文章,把《城市心跳》批得体无完肤。
“当科学沦为感官迷信,我们离民粹狂欢只差一步!所谓‘听地’,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自我感动!这种不靠谱的东西,也配登上大雅之堂?”
这文章一出,舆论瞬间炸锅。
有人拍手叫好,认为白烨一针见血,点出了“伪科学”的本质;也有人觉得白烨过于武断,完全否定了老手艺人的经验价值。
这边吵得不可开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李工也加入了战场。
“我做结构安全二十年,没见过靠手感签验收单的。安全问题,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虚假!”李工的发言,代表了学院派的严谨态度,更让“听地”的科学性备受质疑。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于佳佳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
她没在任何公开场合回应,只是默默地将白烨的原文转发给了周师傅,附上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您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周师傅的回应,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充满了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智慧:“他没在地震前夜睡过老梁上。”
这句话,蕴含着太多的信息,让人浮想联翩。
就在舆论风暴愈演愈烈之际,秦峰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了回来,给于佳佳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
“佳佳,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秦峰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
原来,西南某古镇因为旅游开发,大兴土木,拆除了不少老宅。
按理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发展的必然。
可是,有那么几位原住民,却联名抗议,说拆了老宅会出事,甚至会塌方。
开发商当然不信,觉得这几个人就是钉子户,故意阻挠发展,直接把他们的诉求给驳回了。
结果,事情还真就出了。
秦峰动用自己的关系,调取了古镇的卫星沉降数据,发现拆除区域周边的地基,确实在三个月内下沉了1.8厘米!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地基下沉,意味着房屋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原住民所说的“屋角发凉”、“猫不肯进门”等现象,与地基下沉的时间线完全吻合!
“佳佳,你想想,猫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比人强得多,屋角发凉也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这些现象,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危机。”秦峰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于佳佳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