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困,标准的体制内八股文风。
他对着昏黄的月光,一字一句地审视着那些条条框框,仿佛要从中榨出几滴人性的汁水来。
终于,他在末页的空白处,用签字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一行字:“建议增设‘沉默证据采纳条款’。”
字迹遒劲有力,像是在对抗某种无形的阻力。
写完,他长舒一口气,感觉像是卸下了一座大山。
临走前,李承志弯腰,小心翼翼地将那只陶罐轻轻放回原位,盖子半开,仿佛它仍在孜孜不倦地倾听着这片土地的低语。
远处,姚小波躲在斑驳的墙后,用手机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幕。
他熟练地编辑了一条短信,送给了于佳佳,只有三个字:“他们学乖了。”
送成功后,姚小波关掉屏幕,转身融入了夜色,身影轻盈得像一只猫。
初雪过后,凛冬的寒意如同老中医把脉,丝丝缕缕地渗透进骨头缝里。
住建部调研报告的只言片语,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体制内的信息高路上飞传播,如同平地一声惊雷,炸醒了一群昏昏欲睡的部门。
全国各地,键盘侠们纷纷上线,表示“情况复杂,有待考察”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总之,都是一副“谨慎观望”
的姿态。
毕竟,谁也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万一拉肚子了呢?
然而,就在这片观望的浪潮中,本市规委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动作那个叫一个迅猛。
王建国,这位体制内的改革派,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连夜炮制出一份《城市感知嵌入规划审批流程建议案》。
建议案的核心内容简单粗暴:以后凡是涉及地下施工的项目,必须附带一份由“民间共振评估机构”
出具的“共振评估意见书”
。
这玩意儿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哗然。
“民间共振评估?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封建迷信那一套?”
“以后是不是图纸还得盖个扫帚印,才能证明风水没问题?”
各种冷嘲热讽如同机关枪一般,朝着王建国突突突地扫射而来。
面对如潮般的质疑,王建国只是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他没有急于辩解,只是默默地从公文包里掏出了李承志留下的那只陶罐,小心翼翼地摆在了市规委常委会会议室的中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王建国指着那只造型古朴的陶罐,语气平静而坚定,“在签字之前,不如先问问这玩意儿愿不愿意。”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其貌不扬的陶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