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方会审——技术方、管理方、感知代表。
这个方案,既保留了“听地计划”
的初衷,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总算勉强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场听证会,选在了东区热力站扩建项目。
陈秀兰作为感知代表,出席了听证会。
她指着图纸,毫不客气地说道:“你们算的热效率,没算人心烫不烫!”
一句话,噎得那些专家哑口无言。
陈秀兰接着拿出了一组访谈录音,播放给在场的众人听。
录音里,是周边居民的抱怨声,他们反映夜间管道嗡鸣导致失眠,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听着录音里那些饱含痛苦的声音,郑卫东的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色。
他当场承诺,将会优化隔音设计,并增加一处减震节点,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听证会结束后,王建国走到于佳佳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佳佳,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于佳佳点了点头,眼神坚定。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姚小波就现,有开商试图收买“听地人”
,伪造陶罐裂痕报告,以拖延竞品项目工期。
这帮人,为了利益,简直是不择手段!
姚小波没有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注册了多个虚拟身份,在“百人听地”
社群里布真假混杂的异常信息,引蛇出洞。
没过几天,对方的技术人员就主动找上了门,想要和姚小波“合作”
。
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警方牢牢锁定。
当对方技术人员得意洋洋地拿出厚厚的钞票时,几名警察突然冲了进来,将他们当场抓获。
“不…不要抓我,我是冤枉的!”
技术人员声嘶力竭地喊叫着,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事后,于佳佳立刻推动建立“感知信用档案”
,每位参与者都必须录入生物特征指纹,确保反馈可追溯,不可冒用。
有了这套“信用体系”
,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人,就再也无机可乘了。
深秋的雨夜,寒意逼人。
赵工独自一人来到废弃的锅炉房旧址。
他默默地走到一处墙角,用颤抖的手,刻下最后一道刻度线。
然后,他拿出手机,对着刻度线拍了一张照片,送给了于佳佳。
于佳佳看到照片,立刻意识到,这道刻度线,与三十年前一次重大漏水事故的日期吻合。
她立刻调出当天的值班日志,现赵工曾三次上报“管线喘息”
,但均被驳回。
那些官僚主义者,为了所谓的“稳定”
,竟然罔顾人命!
次日,于佳佳将整套资料送入市历史灾害纪念馆,并在附言栏里写下了一行字:“真正的预警,往往死于流程之外。”
她要让那些人知道,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有些代价,是无法承受的。
“叮铃铃……”
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深夜的寂静。
于佳佳拿起电话,放在耳边。
“于姐,那个…那个‘市民共振档案库’的事情……”
电话那头传来姚小波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担忧。
于佳佳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建委那边……好像有大动作了!”
姚小波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害怕被人听到。
“什么动作?”
于佳佳终于开口问道,声音平静而冷峻。
“他们……他们要……”
,姚小波压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