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点击播放。
录音里,嘈杂声传来,那是某中学的消防演习现场。
没有刺耳的警报,没有老师的嘶吼,只有密集的脚步声,越来越快,越来越齐。
仔细听,能听出孩子们奔跑时的呼吸声,甚至能感觉到地面轻微的震动。
在最后十米,所有脚步戛然而止,整齐划一,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录音在循环播放。
“这是……”
一位领导疑惑地问道。
“这是一次普通的消防演习,但学生们完全是自地,依靠集体的节奏感完成疏散。”
周晓芸平静地说,“如果恐惧会打乱节奏,那为什么他们越跑越齐?”
没人回答。
“我建议,将这段录音作为我们小组讨论的背景音。”
周晓芸说完,也不管其他人什么反应,径自将手机放在桌上,循环播放。
会议草草结束。
散会后,一位专家收拾东西时,突然现自己的钢笔在桌上轻轻敲着,节奏与录音里的脚步声,完全一致。
他愣了一下,飞快地拿起笔,塞进公文包,落荒而逃。
与此同时,省电视台技术科的赵志明正对着新启用的地铁报站系统愁。
“必须用最标准的电子音!
要字正腔圆,吐字清晰!”
厂商代表在一旁喋喋不休。
赵志明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却直犯嘀咕。
这冷冰冰的电子音,听着就让人不舒服,哪有半点人情味?
送走厂商代表,他偷偷溜回机房,开始捣鼓起那套报站系统。
“既然不能明着改,那就暗着来。”
赵志明嘿嘿一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他先是在“到站提示”
后,加入o3秒的静默,然后又嵌入了一段极低频的震动——正是静音亭雨夜频率的压缩版。
这段频率低到几乎无法察觉,但却能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心。
试运行当天,不少乘客都觉得这报站声听着有点不一样。
“说不清哪不对,但就是觉得特别舒服。”
“感觉没那么刺耳了,更柔和了。”
技术组的同事也现了异常,开始排查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