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这玩意儿他熟(2 / 3)

一笑,露出缺了牙的笑脸,继续他的工作。

那白纸在风中微微飘动,贴在刻字上,仿佛为静音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夜幕降临,风雨不期而至。

狂风裹挟着雨滴,将那层白纸吹得七零八落,字迹被泡得模糊不堪。

然而,静音亭内的铜锅依然响声如常,似乎在风雨中更显得坚定。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静音亭的每一个角落。

几个孩童路过,见到亭上无字,只当是普通凉亭,却仍蹲下身,敲了三下锅沿。

那节奏自然流出,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孩子们忍不住继续敲打,笑声与锅声交织在一起,飘荡在村庄的上空。

与此同时,秦峰收到了一封来自国际声音艺术节的邀请函,要求他提供“甲五·终章”

的创作者信息。

他看着那封信,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欣慰。

他回复道:“创作者是风,录音师是树,播放器是锅。”

对方显然对这个回答感到困惑,又来了一封追问的邮件。

秦峰干脆寄去一只空木盒,内附说明书:“请将此盒置于户外,当它开始震动时,展览即开始。”

艺术节当天,策展人按照秦峰的指示,将木盒放于广场中央。

一夜无动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个失败的展览。

正欲撤展时,清晨的保洁员开始打扫卫生,竹帚轻轻碰触到木盒的角落,出一声清脆的轻鸣。

全场的录音设备顿时自动开启,捕捉到了这一切。

观众们惊讶地现,那木盒竟然成了一个神秘的“声音传送器”

,将扫地声、风声、甚至是远处的鸟鸣,一一记录下来,编织成一曲动人的自然乐章。

周晓芸站在非遗评审会的会议室中央,提交了一个全新的提案:设立“无名遗产”

类别,专收“无明确作者、无标准形态、无固定传承人”

的活态文化。

她的话音刚落,便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这样的文化,如何管理和传承?”

一位评委冷冷地问道。

周晓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播放了一段音频。

那声音来自吴小雨班上学生集体敲桌、省台早间新闻前奏、殡仪馆外扫地声、地铁乘客顿步。

她问:“如果这些声音都来自同一个源头,那这个源头,还需要一个名字吗?”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会后,三位评委私下找到周晓芸,请求将音频拷贝一份,“给孩子听听”

周晓芸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欣慰。

陈青山在父亲七周年祭日那天,独自回到静音亭,带了一小袋骨灰——不是陈伯的,而是他自己提前立嘱留存的。

他轻轻地将骨灰撒入亭下泥土,轻拍锅底三下。

风起,国鸣,节奏如常。

他没说话,转身离开。

当晚,老吴梦见陈伯站在亭中扫地,身后跟着一队孩子,每人手里都拿着竹筒、铁勺、旧锅——都在打同一个拍子。

他醒来,现门缝塞着一张纸条,是陈青山的笔迹:“爸说,响过就算赢。”

老吴走出门外,秋风拂面,他突然听见远处的广场上传来淡淡的锅声,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

他嘴角微微上扬,走进屋内,打开收音机,准备收听即将开播的“城市之声”

栏目……“城市之声?整挺好,很符合咱老百姓的感觉。”

老吴就着咸菜,扒拉一口玉米糊糊,耳朵支棱起来,等着省台的新节目。

“各位听众早上好,这里是全新起航的‘城市之声’,今天咱们聊点儿不一样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完蛋!本小姐被赘婿给骗了 收获二十八臣子的我成为千古一帝 离婚后,我和前夫哥人设同时崩塌,癫完了! 快穿:救命!女主播她有邪凤命! 漂亮亲妈上娃综,带着全网当咸鱼 嫡女重生悔婚,阴鸷王爷破大防! 南疆走阴人 综武大明:开局解锁八奇技 失忆第五年,我在港城被全家团宠了 渣男重生逼我为妾?我转身高嫁当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