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胆的想法。
“与其修这破玩意儿,不如换个玩法!”
说干就做。
老吴找来了一堆废旧的风铃和电铃。
他把风铃挂在静音亭的顶上,又巧妙地把电铃的触点连接到风铃上。
这样一来,只要风一吹,风铃就会摇动,敲击电铃的触点,形成不规则的电流脉冲。
电流再经过变压器,就能驱动静音亭里的扬声器,播放音乐。
只不过,这一次播放的音乐,不再是定时定点的,而是完全随机的。
风大,就响得厉害;风小,就响得轻微;没风,就彻底没声。
完工后,老吴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
“这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
第二天,陈伯来到静音亭,看到顶上挂满了风铃,顿时傻眼了。
“老吴,你这是搞啥名堂?”
老吴笑呵呵地说:“陈伯,你别急,你听听就知道了。”
他按下开关,静音亭里开始播放音乐。
只不过,这一次播放的音乐,时断时续,忽高忽低,完全没有规律。
“这……这是咋回事?”
陈伯一脸疑惑。
老吴解释说:“以前是人伺候机器,现在是机器跟着天活。
风想让它响,它就响;风不想让它响,它就歇着。
这才叫顺应天意!”
陈伯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回过神来。
“你这老家伙,真是越来越邪乎了!”
有人抱怨静音亭“坏了”
,陈伯总是笑呵呵地说:“以前是人伺候机器,现在是机器跟着天活。”
与此同时,省电视台里。
林小满正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呆。
她是一名实习主播,每天的工作就是读稿子,播新闻。
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台机器,日复一日,毫无新意。
她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她想把那些被忽略的声音,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
“城市声音考古”
——这就是她的想法。
她想用声音来记录城市的变迁,用声音来唤醒人们的记忆。
可是,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无主持人、无画面、无解说。
谁会看这种节目?
台里的领导听了她的想法,都觉得她疯了。
“小林啊,你还是好好实习吧,别想这些有的没的。”
“这种节目,根本没人会看,纯粹是浪费资源。”
林小满没有放弃。
她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策划案,一遍又一遍地向领导争取。
终于,领导被她的执着打动了,勉强批了她一个最低预算。
“好吧,就给你一次机会,但你要记住,如果收视率不好,就立刻停播!”
林小满兴奋地拿着批文,开始了她的“城市声音考古”
实验项目。
她带着简陋的录音设备,走街串巷,四处收集城市的声音。
菜市场里,小贩的叫卖声、剁肉声、讨价还价声;
公交车上,报站声、引擎声、乘客的聊天声;
公园里,老人打太极的呼吸声、鸟鸣声、孩子们的嬉闹声……
她把这些声音一一录下来,然后剪辑成一个个独立的音频片段。
第一期节目播出当晚,老吴正躺在床上听收音机。
突然,收音机里传来一阵杂音,然后戛然而止。
紧接着,一个清晰的声音传了出来:
“……这里是‘城市声音考古’,今天我们要带大家回到2ooo年初的民乐县城……”
老吴愣住了。
这个声音,他好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