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不用刷了。”
陈伯乐得清闲,继续敲着他的铁架子。
可是,怪事生了——人脸识别虽然失效了,但静音亭的播放系统却依然正常运行,甚至比以往更加卖力。
这下,赵卫国坐不住了,赶紧把老吴请来检修。
老吴是县广播站的退休老技工,对这些老设备门儿清。
老吴左看看,右摸摸,捣鼓了半天,终于现了问题所在。
“卫国啊,你过来看看,这玩意儿,可有意思了。”
老吴神秘兮兮地招呼赵卫国。
赵卫国凑过去一看,只见在播放系统的主机里,多了一块手工焊接的声控模块。
这模块看起来有点简陋,但做工却很精细,显然是出自高手之手。
“这是啥玩意儿?”
赵卫国一脸疑惑。
“这是有人给机器装了耳朵。”
老吴笑着解释道,“这模块是声控的,触条件是特定节奏敲击金属体。
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按照特定的节奏敲打静音亭的铁架子,这机器就会自动启动。”
“谁这么大胆子,敢动文化馆的设备?”
赵卫国顿时火冒三丈。
“这可说不准,”
老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过,这手艺,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赵卫国心里明白,这事儿八成和陈伯脱不了干系。
但他没有证据,也不敢妄下结论。
毕竟,陈伯可是个老兵,在当地颇有威望,不好轻易得罪。
“这事儿,先别声张,”
赵卫国吩咐道,“你先把这模块拆下来,恢复原样。”
“拆啥呀,我觉得挺好。”
老吴不以为然,“这玩意儿,比人脸识别好使多了,还能省电。”
“让你拆你就拆,哪那么多废话!”
赵卫国瞪了他一眼。
老吴撇撇嘴,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把声控模块拆了下来。
林小满这边,也没闲着。
她把在雨中录到的音频剪辑成一个独特的音频装置,报送参加省青年媒体艺术展。
“这算啥作品?啥主体内容都没有?”
评审组的专家们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有人直接提出了质疑,“镜头里也没有人物主体,那这能表达什么?”
“主体是声音本身,”
林小满面对质疑,侃侃而谈,“它每天被一个人敲醒,却为所有人播放。
这声音,就是静音亭的灵魂,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记忆。”
她的这番话,打动了在场的评委。
最终,她的作品意外获奖,还拿到了五千块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