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下手中的针线,略带疑惑地拿起话筒。
“喂?是许翠花同志吗?我是县文化馆的……”
许母的心咯噔一下,她不太喜欢和“馆”
字打交道,总觉得带着一股官腔。
“哎,我是,啥事?”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略带官腔的客套话,无非是感谢她对县文化事业的支持,通知她明天务必参加一个“非遗传承人初审会”
。
“非遗?啥非遗?”
许母一头雾水,她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会哼几句陇东小调,啥“遗”
也没“非”
过。
“是这样的,许翠花同志,经过我们文化馆的考察研究,认为您在陇东生活音律哼唱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标准。
所以,请您务必明天来参加初审会,配合我们完成相关工作。”
许母越听越糊涂,啥“音律哼唱”
?
她唱的那些歌,都是从小听老人们哼唱的,东一句西一句,不成调的。
这也能成“非遗”
?
“我…我就是个扫地的,没啥文化,怕是弄不成。”
许母讷讷道。
“您太谦虚了,许翠花同志。
这是组织对您的信任,您就放心来吧!
具体情况,明天会上会跟您细说。”
对方说完,也不等许母再说什么,就挂断了电话。
许母拿着话筒,愣了半天,总觉得这事儿有点邪乎。
但她也没多想,只当是文化馆要搞什么活动,需要她去凑个人数。
第二天一大早,许母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蓝布褂子,头也梳得整整齐齐,就去了县文化馆。
一进会议室,她就傻眼了。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个个西装革履,正襟危坐。
桌子上摆满了文件,还架着摄像机。
她一个扫地的老太太,站在那里,显得格格不入。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走了过来,热情地招呼她:“您就是许翠花同志吧?快请坐,快请坐!”
许母拘谨地坐下,心里更加不安。
会议开始了,领导讲了一大堆话,什么“弘扬传统文化”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事业展”
……许母一句也没听懂。
接下来,工作人员开始分材料。
许母拿到一份厚厚的申报表,翻开一看,顿时愣住了。
只见申报表上赫然写着:“陇东生活音律哼唱技艺传承人申报表”
。
传承人:许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