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则打断她的话,笑着说:“没有什么比和你一起做喜欢的事更重要。
以前我配剧,只是把它当成工作,可现在和你一起,我觉得每段台词里都有温度。
以后我可以当你的‘专属导演’,你当主角,我当绿叶,咱们一起把非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沈亦舟则用“纹样”
解开了凰慕的顾虑。
他现凰慕总对着“云纹仙子”
的设定集呆,便特意画了一幅“声纹云图”
——把不同情绪的台词对应的声线起伏,画成云纹的弧度,贴在凰慕的工作台前。
“你看,‘开心’的声线是这样的卷云纹,‘生气’的是这样的直云纹,”
沈亦舟指着图上的线条,耐心解释,“你平时画云纹怎么调整弧度,录台词就怎么调整声线,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他还带凰慕去了一家古琴馆,让她听不同情绪的琴曲,再把琴曲的旋律转化成云纹:“你看,这欢快的琴曲,对应的云纹是这样的;这悲伤的琴曲,云纹是那样的。
以后录台词,你就把声音当成云纹来画,肯定能找到感觉。”
凰慕看着纸上的“声纹云图”
,突然明白了沈亦舟的用心——他是在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帮她克服对配音的恐惧。
“可是你的粉丝会不会不喜欢我?”
凰慕还是有些担心。
沈亦舟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真正的粉丝会为我开心,因为我找到了能一起做喜欢的事的人。
而且以后录新剧,我可以当你的‘声效师’,你配主角,我配背景音、旁白,甚至反派,把所有高光时刻都留给你。”
温叙言则用“历史”
说服了樊赟。
他知道樊赟担心自己的声音缺乏“年代感”
,便找来了民国时期的老电台录音,和樊赟一起反复听:“你听,民国时期的人说话,其实和你现在讲古籍时的语气很像,都带着一种对文化的敬畏。”
他还把剧本里的历史情节,和樊赟整理的老匠人故事结合起来:“比如这段‘匠人坚守技艺’的戏,你可以想想程师傅当年怎么坚持竹编传承的,把那种信念感放进台词里,肯定能打动听众。”
樊赟还是担心会拖累温叙言,温叙言却笑着说:“以前我配历史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和你一起录《古籍藏深情》,我才明白,少的是对历史的‘共情’——你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能帮我找到角色的灵魂。
以后咱们可以分工,你负责‘文化内核’,我负责‘声音技巧’,你当主角,我当你的‘历史顾问’兼‘配音助手’,这样的搭档才是最特别的。”
在三位大佬的劝说下,倾喃、凰慕、樊赟终于放下顾虑,决定接受粉丝的提议,一起筹备新的有声剧。
六人再次聚在“银非遗手作工作室”
,召开了一场热闹的“选题会”
,连老匠人们都搬来小板凳,坐在旁边出主意。
“咱们这次可以做一个‘非遗单元剧’,每个单元讲一个不同的非遗技艺故事,”
樊赟摊开笔记本,上面写满了老匠人提供的素材,“比如第一个单元讲竹编,第二个讲漆器,第三个讲布艺,每个单元由一对情侣主演,这样既能挥各自的优势,又能让粉丝看到不同的非遗魅力。”
陆则立刻附和:“我和倾喃负责竹编单元,就讲一个‘竹编匠人修复老竹篮’的故事,里面可以加入你之前整理的‘竹编修复技巧’,台词里穿插你讲修复过程的片段,肯定很有特色。”
倾喃点头,拿起一支笔在笔记本上画竹篮的草图:“我可以设计一个‘会说话的竹篮’——竹篮上的每道纹路都藏着一个老故事,我配竹篮的‘内心独白’,你配帮助我修复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