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竹纹汉服”
的小男孩,边走边念着自己绣在衣摆上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坚定。
秀结束后,不少家长感动得红了眼眶。
朵朵的妈妈抱着女儿,笑着说:“以前孩子总说画画没用,现在不仅自己设计了汉服,还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展示,真是太意外了。”
学校校长也对三人说:“这次汉服秀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了传统文化,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以后咱们每年都要办一次!”
十一月的柳岸里,寒风渐起,工作室的陶瓷工坊里却暖意融融。
李师傅正带着学徒们制作“冬季诗画陶瓷”
——在素白的瓷杯上,用墨色画几枝蜡梅,再用金色写一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些陶瓷将作为“诗画汉服”
冬季款的配套配饰,也会在即将到来的非遗文创展上展出。
樊赟、倾喃和凰慕则在忙着设计冬季款汉服。
这次她们选用了保暖的羊毛面料,染成深墨绿和藏青色,在衣摆和袖口处,用白色丝线绣出雪落枝头的图案,再用金色丝线绣上与冬天相关的诗句。
“这款‘雪梅汉服’,要搭配毛领和皮草披风,既保暖又有冬日的氛围感,”
倾喃指着设计图,“披风的里子可以用红色,和白色的雪梅形成对比,过年穿也合适。”
十二月初,“诗画汉服”
冬季款和配套陶瓷在非遗文创展上同步推出。
展台上,深墨绿的“雪梅汉服”
挂在中央,旁边摆着同款瓷杯和瓷盘,墙上投影着孩子们在“学生诗画汉服秀”
上的精彩瞬间,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有位老奶奶,拿着瓷杯仔细看了半天,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在衣服上绣花,现在看到这些有诗有画的衣服和杯子,感觉又回到了以前的好时光。”
展会期间,三人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她们设计的“梅影丝绒裙”
,被选为国际时尚周“东方美学”
专场的展示作品,邀请她们明年三月去巴黎参展。
樊赟拿着邀请函,激动地说:“这是咱们的诗画汉服第一次走上国际时尚舞台,一定要好好准备,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年底的最后一天,三人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喝着刚泡好的腊梅茶,回顾这一年的点点滴滴——从“墨染汉服”
的意外创新,到“诗画汉服”
的走红,再到中西合作款的诞生和学生汉服秀的成功,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却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认可。
“明年咱们要去巴黎参展,还要继续推进‘四季非遗营’和学校的合作,”
凰慕翻着新一年的计划,“还要开‘诗画非遗’系列文创,比如笔记本、书签、手帕,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这些美好。”
倾喃点头:“我还想在柳岸里开一家‘诗画汉服体验店’,让游客能试穿、定制汉服,感受非遗的魅力。”
樊赟望着远处的雪景,眼里满是期待:“咱们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坚持初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让更多人爱上非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