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慕坐在樊赟的床边,看着窗外的月光,轻声说:“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非遗不仅是手艺,更是能给人带来温暖的力量。
陈奶奶因为一件汉服、一次生日会,整个人都开朗了很多,这就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意义。”
樊赟点头,望着邻床已经睡着的陈奶奶,说:“以后咱们可以和医院的临终关怀科合作,给更多像陈奶奶这样的老人办非遗手作体验活动,教他们编简单的竹编、做布艺小挂件,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倾喃也说:“咱们还可以把老人们做的手作送给医院的病人,比如竹编平安符、漆器书签,给他们带去一份祝福。
非遗不应该只存在于工作室和展览里,更应该走进生活,走进需要温暖的人心里。”
三人越说越有干劲,开始悄悄规划出院后的计划——和医院合作开展“非遗关怀活动”
,给临终关怀的老人带去手作和传统服饰;把留守儿童学校的“非遗手作角”
做得更完善,邀请老人们定期去上课;继续推进和德国养老院的跨国交流,让更多人通过非遗感受到文化的美好。
病房里的灯光柔和,映着三人的身影。
虽然樊赟还在病床上,但她们的心已经飞到了柳岸里的小院,飞到了国风养老院的工作室,飞到了那些需要温暖的人身边。
她们知道,“轻折柳”
的故事不会因为一场病痛而停下,反而会因为这些温暖的经历,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动人。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等着她们去做,还有很多温暖等着她们去传递。
但只要三人在一起,只要心中的热爱不变,就一定能让非遗的微光,照亮更多角落,温暖更多人心,直到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