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顶,空气就越发稀薄,许多身体孱弱的战士和伤病员在翻越途中不幸牺牲。最终,中央红军主力于17日当当天下午成功翻越夹金山,抵达达维。
此外,红一军团一师沿着宝兴西河经五龙、陇东,从永富中岗、土巴沟上山,顺着铜陵沟、图岩窝、九倒拐、三道桥、程胡岭等地,于 18 日成功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县城宿营。
红军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刚经历过金沙江的闷热,奔袭泸定桥的轻装简行,大部分人已经只剩单衣单裤,甚至有的人还穿着短裤。很多小红军从未见过雪山,他们衣着单薄,物资匮乏,在翻越雪山时,不仅要应对严寒、缺氧、高原反应、饥饿、雪盲等难题,还要承受暴风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侵袭。
一天之内,冻死、饿死、病死多人,许多年轻红军战士永远倒在夹金山,尸体留在雪中。
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主要是为躲开国民党优势兵力的追赶围剿,尽量与其它红军主力会师,联合建立新的根据地。
此时,红4方面军已经从川陕苏区战略大转移,跋山涉水来到四川西北部的懋功县地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翻过夹金山,又行进几十公里路,在懋功县与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成功会师,2万余人的中央红军与8万余人的红军第四方面军共计10万红军,具备一定对抗实力,但长途颠簸的中央红军人困马乏,根本经不起激烈大战,还是主张躲开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找一个偏僻易守难攻的地区落脚修整。
往西,是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虽很偏僻且没有追兵,但土地贫瘠,荒凉缺氧,民族语言难以沟通,难以养活10万红军。
往东,是四十多万的川军和胡宗南部。
往南,是刚渡过大渡河的薛岳二十几万的追兵。
往北,是一片广阔的草地,北上可达人烟稀少的陕甘宁边区。
中央红军领导们审时度势,尊重事实,决定躲开国民党和川军的优势兵力,穿过松潘草地,北上去陕甘宁边区求生。
红军第四方面军拥有8万身经百战的士兵,其领导张国焘认为川军战斗力较差,决定在松潘地区硬碰川军,再去攻取成都,最终落脚四川。
但老蒋嫡系胡宗南在川藏边区松潘已经集结20个师国民党中央军,以逸待劳,而且有大量川军在后面替补。
松潘战役被所有会师的红军将领们否决,但张国焘主张红军集体南下,与北上陕甘宁相背驰。
事不宜迟,等薛岳的追兵赶到松潘地区与胡宗南前后夹击,10万红军插翅难飞。
中央红军决定冒险穿过广阔的松潘草地,坚持北上陕甘宁。
张国焘坚持率领8万红军第四方面军南下。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