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经过精心伪装的重型车辆进出留下的独特车辙,空气中隐约弥漫着柴油和射药的味道,通过高倍望远镜,甚至在林木缝隙中隐约看到了被帆布覆盖的、异常粗长的炮管轮廓,以及周边异常密集的防空火力点(25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阵地)和步兵警戒哨。
“现目标,疑似24o重炮阵地,防卫极其严密。”
陈默通过携带的、功率极低且经过加密的短距离单兵电台,出了简短而至关重要的信息。
确认目标后,更困难的挑战摆在面前——如何摧毁?
24o重炮结构坚固,并非简单放置炸药就能彻底毁坏。
需要将足够当量的炸药安置在炮身、炮闩或底座等关键部位。
山谷周围明哨、暗哨、巡逻队、防空阵地、步兵掩护阵地层层布防,强攻无异于自杀。
王大山、陈默等人连夜制定方案。
决定采用“多点渗透,分组行动,同时爆破”
的战术。
将攻击部队分为:
1狙击观测组:携带春田19o3a4狙击步枪和观测设备,提前占据制高点,负责监视敌军,狙杀关键目标(如指挥官、通讯兵、机枪手),并为突击组提供指引。
2警戒破障组:负责无声清除外围警戒哨,开辟安全通道,并在主要突击路径上设置诡雷,阻遏敌军增援。
3核心突击组(多组):由最精锐的队员组成,每组携带大量c3塑性炸药(设定中由徐文博渠道获得的美军最新装备,威力大,可塑性强)、定时起爆器和导火索。
他们的任务是渗透至火炮旁边,将炸药安放在关键部位。
3支援掩护组:携带巴祖卡火箭筒、迫击炮和自动武器,在行动暴露时提供火力掩护,并负责攻击日军的防空阵地和弹药堆积点,制造更大混乱。
4装备与训练:所有参战队员进行了临战强化训练,熟悉炸药安放位置,演练协同动作。
他们装备了加装消音器的3冲锋枪(注油枪)用于近距离无声战斗,以及足够的破片手榴弹和烟雾弹。
在一个乌云遮月、能见度极低的夜晚,攻击行动开始了。
陈默亲自指挥核心突击组。
队员们脸上涂着迷彩,穿着与夜色融为一体的作战服,如同幽灵般,沿着预先侦察和清理出的路线,悄无声息地向山谷内的重炮阵地渗透。
警戒组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除”
了沿途的日军哨兵。
狙击组就位,冰冷的十字线套住了远处阵地上游荡的日军身影。
突击组队员终于接近了目标——四门如同史前巨兽般的24o重型加农炮静静地蹲伏在掩体内,巨大的炮管指向欧家庙方向。
周围有少量的日军炮兵在休息,哨兵在附近巡逻。
时间紧迫!
各组按计划行动。
突击组队员两人一队,迅靠近各自分配的目标火炮。
他们动作敏捷而精准,将一块块如同面团般的c3炸药紧紧粘贴在炮膛下部、炮闩结构以及复进装置等关键部位,插入雷管,设定好延时起爆装置(统一设定为15分钟)。
整个过程紧张得令人窒息,任何一点轻微的声响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就在大部分炸药安装完毕时,意外生了!
一名日军士兵似乎察觉到了异响,端着枪向一门火炮走来。
千钧一之际,远处制高点传来一声极其微弱的闷响——狙击手开火了!
那名日军士兵应声倒地。
但这声枪响(尽管装了消音器,在寂静的夜里仍有细微声音)还是引起了附近其他日军的警觉!
“敌袭!
!”
日语的惊呼声响起。
“行动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