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豫西主攻,必然会对襄樊施加压力。
他立即率部开赴襄樊,勘察地形,部署城防。
他利用汉水(襄河)天然屏障,在襄阳、樊城外围构筑多层次防御阵地,重点防守渡口和交通要道,并将集团军直属的炮兵和工兵力量合理配置,准备迎接日军的猛攻。
梁卫国的存在,如同在北面竖起了一道坚固的盾牌,暂时缓解了李锦对侧翼的担忧。
尽管正面防线暂时稳住,北面也有所安排,但李锦清楚,目前被动防御的根源,在于日军那占绝对优势的炮兵,尤其是那些威力巨大的15o榴弹炮和堪称战场巨兽的24o重型加农炮。
这些重炮的存在,使得日军的每一次进攻都能以毁灭性的炮火准备开始,极大地削弱了守军的防御工事和士气。
“必须打掉鬼子的重炮!”
李锦再次将希望寄托于暗影中的力量。
他召见王大山,下达了开战以来最为艰巨的一项特种作战命令:
“王司令,日军攻势如此猖獗,倚仗的就是其重炮群。
我要求你,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并摧毁它们!
重点是15o和24o重炮!
注意,这种目标防卫必然极其森严,寻找困难,摧毁更难!
你需要什么支持,我全力满足!
但行动必须成功!”
王大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摧毁重炮阵地,这几乎是特种作战中最困难、最危险的任务之一。
他没有任何犹豫,立正敬礼:“是!
保证完成任务!
我需要电子情报旅的全力配合,以及……可能需要动用储备的‘特种爆破器材’。”
“准!”
李锦毫不犹豫。
王大山返回司令部,立即召集了最核心的指挥团队和麾下几位最出色的队长,包括刚刚因功晋升上校、授勋的陈默。
“任务目标:日军重炮阵地,优先15o及以上口径。”
王大山开门见山,指着地图,“难度,诸位心知肚明。
第一关,找到它。”
日军的重炮部队是其王牌,隐蔽和伪装措施必然做到极致。
王大山多管齐下:
1无线电侦测:“密匙”
少将的电子情报旅开动所有侦听设备,全力搜索日军炮兵单位特有的无线电信号特征,试图通过三角定位法大致确定其方位。
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运气的过程。
2航空照片判读:通过第五战区协调,请求盟军侦察机冒险对日军纵深可能设置炮兵阵地的区域进行高空拍照。
特种部队的照片判读专家日夜不休地仔细研究每一张照片,寻找蛛丝马迹——不同于寻常的车辆履带印、经过伪装的炮兵掩体轮廓、特殊的弹药堆积点等。
3前线观测推算:结合欧家庙前线遭受炮击的弹道、落点,由经验丰富的炮兵参谋进行逆向推算,大致判断敌方炮兵阵地的可能区域。
4人力侦察渗透:这是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步。
王大山派出了由陈默亲自带领的,规模空前的多支精锐侦察小队。
他们携带高倍望远镜、炮队镜、无线电静默状态下使用的激光测距仪(如果设定中有此前装备)等,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向推算出的几个重点区域进行渗透。
他们需要抵近到足以目视观察的距离,确认目标。
过程极其艰难。
一支小队在渗透途中遭遇日军巡逻队,生交火,仅一人带伤返回;另一支小队潜伏了三天三夜,现的目标只是一个伪装的假阵地。
陈默带领的小队,历经周折,躲过了数道巡逻线和警戒哨,终于在距离欧家庙前线约二十公里的一处隐蔽山谷林地边缘,现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