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山的攻克,如同拔掉了腾冲这只凶兽最锋利的獠牙。
中国驻印军第一、第二集团军的钢铁洪流,终于兵临腾冲这座滇西古城的残破城墙之下。
城内,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及各方溃兵约七千余人,在师团长水上源藏“死守至最后一兵一卒”
的严令下,依托坚固的明代石砌城墙、密集的街垒、以及利用城内祠堂、庙宇、学校乃至民房构筑的无数火力点,准备进行一场绝望而又疯狂的巷战。
站在来凤山刚刚建立的观察所里,李锦通过高倍望远镜,凝视着这座被战火硝烟笼罩的城市。
城墙虽已有多处被重炮轰开的缺口,但城内依托建筑群构建的层层防御体系,依旧散着令人心悸的死亡气息。
“慕公,各军已按预定计划进入攻击位置。”
参谋长陈瑜汇报,语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城内倭寇,据可靠情报及俘虏口供,已做好巷战、逐屋争夺的准备,其疯狂程度,恐远以往。”
李锦放下望远镜,眼神中闪烁着冰冷而坚定的光芒。
“腾冲,已是孤城,倭寇已是困兽。
然困兽之斗,最为惨烈。
此战,无取巧之余地,唯有以钢铁与意志,一寸一寸将其碾碎!
命令:”
“自明日起,第一、第二集团军,对腾冲城垣及城内核心阵地,起不间断之总攻击!”
“请求盟军空军,每日至少出动五十架次,对城内日军据点、仓库、指挥中枢及可疑集结地,进行反复轰炸、扫射!
授权在必要时,使用凝固汽油弹,焚毁其依托之木质结构建筑及藏身之所!”
“各军务必挥自身特点,步、炮、坦、工、空紧密协同,不畏牺牲,稳步推进!
此战,不计时日,只求全歼!”
一场注定载入史册、极其惨烈的城市攻防战,就此拉开序幕。
总攻伊始,李锦便将最强的钢铁撞锤——第七军,部署在了预判日军防御相对薄弱、且便于装甲部队展开的城东区域。
军长楚南河中将,麾下第1、第2装甲师以及第1机械化步兵师,早已摩拳擦掌。
总攻之日清晨,天色微明,腾冲上空传来了由远及近、如同滚雷般的巨大轰鸣。
五十余架盟军战机组成的混合机群,准时飞临战场上空。
领航的是p-51“野马”
战斗机,它们在高空盘旋警戒,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可能出现的日军零式战机。
紧接着,身躯庞大的b-25“米切尔”
中型轰炸机群进入了投弹航线。
它们的目标明确:腾冲东城垣及其后方的日军炮兵阵地、指挥所和兵营。
弹舱门缓缓打开,5oo磅乃至1ooo磅的重磅炸弹如同黑色的死神之卵,脱离机身,带着令人窒息的尖啸垂直落下。
刹那间,东城垣一线地动山摇!
一连串橘红色的巨大火球接连腾空而起,混合着黑色的浓烟和灰色的尘土,形成一片恐怖的蘑菇云团。
古老的城墙在剧烈的爆炸中如同玩具般被撕扯、扭曲,巨大的城砖被炸成齑粉,或被抛向数十米的高空。
预先埋设的炸药包和地雷被诱爆,引了二次爆炸,更添混乱。
空气中瞬间弥漫开刺鼻的硝烟味和火药燃烧后的硫磺味。
空中打击的余音尚未散去,地面上,集团军直属炮兵司令周振邦麾下的重炮群,便出了震天的怒吼。
这不再是零星的骚扰射击,而是有计划、有层次的毁灭性交响乐。
部署在后方阵地的115型2o3毫米重型榴弹炮先言,这些“重锤”
射的巨型炮弹,带着火车经过般的沉闷呼啸,划破长空,狠狠地砸在已经被航弹炸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