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曼西以西约五公里处,依托一连串丘陵地带,构建了主防线。
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个代号“铁砧”
(由我军因其形状而命名)的高地。
该高地控制着通往曼西的必经之路,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在此驻守,工事极为坚固,明碉暗堡林立,火力配系严密。
新38师主力抵达后,立即组织对“铁砧”
高地的进攻。
第一次进攻,112团一个营在炮火准备后起冲锋,但日军隐蔽火力点突然开火,侧射火力极其凶猛,加上雷区和铁丝网的阻碍,进攻部队在坡前遭遇重大伤亡,被迫退下。
师长李鸿亲临前沿观察,脸色凝重。
“硬啃不行,”
他对112团团长说,“鬼子工事修得刁钻,很多火力点是倒打火力(侧射、斜射)。
必须把他们的乌龟壳一个个撬开!”
他命令师属炮兵集中所有火力,进行更长时间、更精确的打击,并要求空军支援(通过盟军联络官)。
半小时后,更猛烈的炮火和几架p-4o战机的扫射轰炸再次覆盖了“铁砧”
高地。
这次效果显着得多,数个日军火力点被直接命中摧毁。
炮火延伸后,第二次进攻开始。
这次进攻改变了战术,不再以整营冲击,而是以连排为单位,多路佯动,寻找敌军火力死角,重点突破。
“爆破组!
上!”
“喷火兵!
跟上!”
战斗变得极其残酷和胶着。
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用爆破筒、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逐个清除日军的碉堡和火力点。
每一个暗堡的夺取,都意味着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高地上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经过数小时的血战,付出巨大代价后,新38师终于攻克了“铁砧”
高地。
山坡上铺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和破碎的装备。
当新38师在正面浴血奋战时,右翼的新3o师也在山林地带艰难跋涉,执行着迂回包抄的任务。
他们的路线更加难行,没有大道,只有崎岖的山路和密不透风的丛林。
官兵们需要克服地形障碍,随时警惕日军小股部队的伏击和地雷。
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其先头部队成功渗透至曼西南侧,现并袭击了日军的一个后勤补给点,缴获了大量物资,并切断了曼西与南坎方向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占据了曼西以南的几处制高点,架起机枪和迫击炮,可以直接威胁曼西镇内日军的侧翼和退路。
这一记右勾拳,沉重地打击了曼西日军的防御信心,使其腹背受敌。
“铁砧”
高地的失守和新3o师出现在侧后,让曼西的日军指挥官陷入了恐慌。
他试图收缩兵力,固守镇区核心,做最后挣扎。
新38师在稍事休整后,不给日军喘息之机,立即从西、北两个方向对曼西镇起了总攻。
镇内的战斗同样是逐屋逐巷的争夺。
日军利用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街垒进行顽强抵抗。
火焰喷射器再次大显神威,成为清理房屋和工事的利器。
坦克(如有随同步兵抵达的轻型坦克或装甲车)则用直瞄火力摧毁街垒和坚固据点。
新3o师也从南面施加压力,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覆盖日军可能集结或逃跑的区域。
日军防御逐渐被压缩,崩溃开始出现。
一些日军士兵开始脱离阵地,试图向东或向南的丛林逃窜,但大多被严阵以待的中国军队射杀或俘虏。
……至日落时分,曼西镇内的主要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