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军军长沈德威狠抓工事构筑和反坦克训练,他的防区总是最先形成坚固防御体系。
新近提升、负责新三军和新四军的赵鸿飞、孙启明两位中将也不敢怠慢,努力将新组建的部队锤炼成型。
集团军直属的炮兵、工兵、通信、特种作战等司令部,同样在争分夺秒地补充、训练、磨合。
整个集团军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所有人都知道,大战虽歇,但战争远未结束,下一次恶仗或许转眼即至。
就在休整补充计划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一封绝密电文通过秦若兰的译电室,直接呈送到了李锦的案头。
电文来自重庆最高军事委员会,措辞正式而急迫。
内容大致如下: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畅通盟国援华物资输入,粉碎日军南下战略,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与盟军(英军)协同作战。
兹任命卫立煌将军为远征军总司令(后因故未到任,实际由罗卓英、杜聿明先后负责),任命第19集团军总司令李锦为远征军副总指挥兼第19集团军司令,率所部精锐,作为远征军先遣和主力兵团,即刻着手准备入缅事宜。
相关协调、装备补充(部分由盟国提供)、行军路线等细节,另电通知,望与军委会派驻昆明之先遣人员及盟军代表接洽。
帐内,李锦、陈瑜、林风眠、以及刚刚被紧急召来的后勤司令张维扬、通信联络处长徐文博少将,围看着这封电文,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
“入缅作战……”
陈瑜沉吟道,“热带丛林,陌生地域,远离后方,还要和英国人协同……麻烦不小。”
他立刻从军事角度看到了重重困难。
张维扬眉头紧锁:“缅甸?我们的后勤补给线要拉长上千公里!
滇缅路路况复杂,日军飞机肯定重点轰炸。
盟国提供的装备?英国人自己在新加坡都一败涂地,他们能给我们什么好东西?油料、药品、备用零件,尤其是热带疾病防治药品,我们必须储备平时的三倍,不,五倍!”
徐文博扶了扶眼镜:“与盟军协调是关键,也是难点。
英国人向来高傲,且他们在缅甸的战略意图似乎以保全自身力量、退守印度为主,能否真心协同存疑。
我的渠道反馈,英方对我军入缅心存忌惮,配合不会顺畅。
语言、指挥体系、通信联络都是问题。
我们需要大批懂英语的联络官和通信器材。”
林风眠则从政治层面提醒:“我军深入缅甸,脱离直接控制,重庆那边恐怕会更不放心。
军统、中统的监视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此外,缅甸情况复杂,有当地抗日武装,也有亲日势力,还有英国殖民当局的各种势力纠缠,政治工作、群众工作需极其谨慎。”
李锦静静地听着部下们的分析,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深邃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地图,看到了那片茂密、炎热、充满未知的异国土地。
远征缅甸,这本就是他知道的历史进程,只是没想到这个重任会如此快、如此直接地落在自己和第19集团军身上。
advantas?获得了直接获取盟国装备(尽管可能不如意)、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军队战斗力、实践他前战术思想的机会,若能取胜,将极大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和物资供应。
disadvantas?地形气候极端恶劣,后勤保障困难重重,盟军不可靠,日军精锐(丛林战师团)严阵以待,政治环境复杂,重庆掣肘……
片刻沉默后,李锦猛地抬起头,眼神已恢复锐利和决断:“命令已下,不容退缩。
此乃国运之战,我必须往,第19集团军必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