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初春,凛冽的朔风裹挟着黄海的咸腥,抽打着刚刚进驻上海闸北、江湾一线的第七军官兵。
中将衔肩章在深灰呢料将官大衣上闪着冷硬的光,李锦(字慕寒)立于临时军部楼顶,俯瞰着这座远东第一大都会。
十里洋场霓虹闪烁,与闸北、虹口一带低矮杂乱的民居形成刺目对比。
更刺目的是,黄浦江上,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出云”
号装甲巡洋舰那黑洞洞的炮口,如同毒蛇之眼,冰冷地指向这座不设防的城市。
“慕寒兄,”
参谋长陈瑜(字镇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凝重,“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二位将军已明确表态,若日军挑衅,必坚决抵抗!
然南京方面……态度依旧暧昧。
何部长(何应钦)来电,重申‘忍辱负重,力避冲突’。”
李锦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在“出云”
号狰狞的舰影上。
“忍辱负重?”
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字字如刀,“镇山,自九一八至今,我们忍得还不够吗?东北三千万同胞在铁蹄下呻吟,如今这刺刀都顶到江南腹地的心口了!
再忍下去,国将不国!”
他猛地转身,眼中燃烧着穿越者洞悉未来的焦灼与决绝,“告诉蒋、蔡二位将军,第七军既驻防于此,当与十九路军共进退!
日军若敢挑衅,我德械钢甲,必让其付出血的代价!
同时,以我的名义,向南京报:职部已抵沪,正严密布防。
然沪上乃国际观瞻之地,日寇气焰嚣张,职部将士同仇敌忾,若敌衅自我开,为保国土尊严,职部将断然反击!
此非抗命,实乃军人守土卫国之天职!
请委座明察!”
这份措辞强硬、近乎“先斩后奏”
的电报,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南京掀起了波澜。
但此刻的李锦已无暇顾及南京的反应。
他深知,历史的齿轮正不可阻挡地滑向那场惨烈的“一·二八”
淞沪抗战。
“命令!”
李锦的声音斩钉截铁,“周振邦!”
“到!”
重炮营营长周振邦(新晋中校)肃立。
“你营12门15o重炮,立刻前出至江湾预设阵地,隐蔽伪装!
目标——黄浦江日舰及虹口日军陆战队司令部!
给我算准标尺,炮口校准,引信备好!
没有我的命令,一炮不准放,但必须保证随时能打,打得准,打得狠!”
“是!
保证让小鬼子尝尝‘大德意志铁锤’的滋味!”
周振邦眼中闪过狠厉,领命而去。
“韩晓征!”
“到!”
装甲侦察营营长韩晓征(新晋中校)挺胸。
“你的sdkf4轮式装甲车和pak4o突击炮,化整为零,分散部署在闸北主要街口和交通要道,构筑反坦克支撑点!
收集日军坦克型号、活动规律情报!
记住,你们是暗处的猎手,未接命令,不得暴露!”
“明白!
钧座!
保证让鬼子的豆战车有来无回!”
韩晓征信心满满。
“刘毅!”
“到!”
工兵营长刘毅(新晋中校)应声。
“立刻组织工兵,在闸北、江湾我军防线前,依托建筑物和废墟,构筑反坦克壕、街垒、诡雷区!
特别是可能被日军利用的冲击路线!
火焰喷射器小组隐蔽待命,专打鬼子步兵冲锋集群!”
“是!
钧座!